所有分类
  • 所有分类
  • 游戏源码
  • 网站源码
  • 单机游戏
  • 游戏素材
  • 搭建教程
  • 精品工具

回合制手游研发周期一般多久?内行人曝真实时长与关键影响因素

回合制手游研发周期一般多久?内行人曝真实时长与关键影响因素 一

文章目录CloseOpen

回合制手游的真实研发时长:从半年到3年,差距到底在哪里?

我先给你讲两个真实例子——都是我身边人的经历,比网上的“理论数据”更实在。

去年我认识一个小团队,5个人,做了款轻量级回合制手游:像素风、核心玩法是“日常任务+简单回合战斗”(比如打野外怪、做 NPC 委托),连美术都是找的低成本素材(比如角色立绘是100块一张的像素图)。他们复用了现成的游戏框架(比如用 Cocos2d 做的基础结构),玩法迭代只做了1个月(因为核心逻辑很简单,只用调“攻击数值”和“技能冷却时间”),测试也只做了两轮小范围(找了500个玩家测留存,留存率达标就直接推上线)。最后从立项到上线,只用了7个月——你没听错,就是这么快。

但另一边,我有个朋友在某大厂做策划,负责一款经典 IP 改编的回合制手游。这款游戏的研发周期?整整2年8个月。我问他“时间都花在哪了”,他倒了半小时苦水:

  • 玩法迭代花了1年:原本的战斗逻辑是传统“站桩对打”,但团队觉得“太老套”,改了8版——加了“场景互动”(比如战场上的草丛能躲技能,水池能减速敌人),加了“羁绊系统”(不同角色组合有额外 buff,比如“剑仙+医仙”会加治疗量),光是调这些数值就花了3个月(比如“草丛躲技能”的概率,从30%调到50%,再调到40%,因为测出来30%玩家觉得“没用”,50%又觉得“太 bug”)。
  • 美术精度卡了10个月:IP 粉丝对“还原度”要求极高,角色立绘要求“连衣服上的刺绣纹理都要清晰”。比如主角的长袍,原本的设计是“纯色”,后来改了5次——加了“云纹刺绣”“金边滚边”,甚至连“衣角的褶皱走向”都要和原著里的描述一致。光美术团队就有20个人,每天加班改图,最后光是角色立绘就用了10个月
  • 测试调优用了6个月:他们做了三次大规模测试:第一次封闭测试(1万人)测“玩法趣味性”,发现“战斗节奏太慢”,于是把每个回合的时间从30秒缩短到20秒,还加了“快速战斗”按钮;第二次删档测试(10万人)测“付费留存”,发现“付费点太密集”,于是把“高级宠物蛋”从“只能付费买”改成“任务也能掉”;第三次不删档测试(50万人)测“服务器稳定性”,光是调“并发量”就花了1个月(比如周末晚上8点在线人数峰值是20万,服务器一开始扛不住,崩溃了3次)。
  • 你看,同样是回合制手游,差距能从“半年”拉到“3年”,核心原因就4个:

  • 玩法复杂度
  • :传统回合制(站桩对打)的研发时间,肯定比“带场景互动+羁绊系统+ Roguelike 元素”的创新玩法短——后者光“设计玩法逻辑”就要花几个月,更别说调数值了。

  • 美术精度
  • :像素风、低成本素材的游戏,美术耗时可能只有2个月;但“电影级画质”“还原 IP 细节”的游戏,美术耗时能占总周期的1/3(比如上面的大厂案例,美术用了10个月)。

  • 测试深度
  • :小团队测“留存率”只要1个月;但大厂要测“付费率”“服务器稳定性”“社交系统活跃度”,甚至要测“不同地区玩家的偏好”(比如北方玩家喜欢“高攻击”,南方玩家喜欢“高防御”),这些测试能把时间拉长到半年以上。

  • 版号等待
  • :这是很多人忽略的“隐性时间”——现在版号审批平均要3-6个月,有的甚至更久。比如某款回合制手游,研发只用了1年,但版号等了5个月,最后上线时间比预计晚了半年。

    我帮你整理了一张不同类型回合制手游的研发时长对比表,你一看就懂:

    游戏类型 研发团队规模 核心玩法复杂度 研发时长 关键耗时环节
    轻量级回合制 5-10人小团队 简单战斗+日常任务 6-8个月 玩法迭代1个月、美术2个月、测试1个月
    精品IP回合制 50-100人大厂 复杂战斗+剧情+社交 2-3年 玩法迭代1年、美术10个月、测试6个月、版号3个月
    创新型回合制 20-30人中团队 Roguelike 回合制+随机事件 1.5-2年 玩法研发8个月、美术6个月、测试4个月

    你发现没?研发时长的本质,是“游戏质量要求”和“团队资源”的平衡——小团队要“快速试错”,所以选轻量化玩法;大厂要“做精品”,所以愿意花时间磨细节。

    别光看时间:决定回合制手游成败的,是“有效研发时间”还是“无效内耗”?

    我再给你讲个“反例”——不是“时间长”就一定好,很多团队的“慢”,其实是无效内耗

    去年我认识一个中团队,20个人,做一款回合制手游。他们一开始预计1年上线,但最后花了18个月——为什么?因为老板“朝令夕改”:

  • 立项时说“做传统回合制”,3个月后突然要加“宠物合成系统”(原本没有宠物);
  • 又过了2个月,老板觉得“职业设定太老套”,把“战士、法师、牧师”改成“剑仙、符师、医仙”,导致之前做的“职业技能”全要重写;
  • 再后来,老板看到某款游戏“社交系统火”,又要加“帮派领地战”——结果半年里改了5次核心玩法,研发进度直接“原地踏步”。
  • 最后游戏上线了,数据却很差:玩家说“玩法混乱”“不知道核心乐趣在哪”——你看,花了18个月,不如人家7个月的小团队做的游戏受欢迎,因为他们的时间都花在了“改需求”上,而不是“打磨核心玩法”上

    那什么是“有效研发时间”?我朋友所在的大厂团队有个原则:先做“最小可行产品(MVP)”,再迭代。比如他们做那款IP回合制手游时,先做了个“简化版”:只有核心战斗逻辑(没有场景互动、没有羁绊系统)、只有3个角色、只有10个任务。然后找了1000个玩家测试,问两个问题:“你觉得战斗好玩吗?”“你愿意每天玩1小时吗?”——等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“是”,再开始加“场景互动”“羁绊系统”这些细节。这样做的好处是:避免“为了改而改”,所有迭代都有玩家数据支撑

    还有个“有效时间”的关键:把“重复工作”变成“可复用的模块”。比如小团队用现成的框架,大厂用“内部素材库”(比如美术素材可以复用之前做过的 IP 角色),这样能节省很多时间。我认识的一个团队,做回合制手游时,把“战斗数值系统”做成了“模块化工具”——比如要调“攻击数值”,只要输入“基础攻击”“等级系数”“装备加成”,工具会自动算出“最终伤害”,这样调数值的时间从3个月缩短到1个月。

    其实到这里,你应该明白:回合制手游的研发周期,从来不是“越长越好”,而是“把时间花在对的地方”。小团队的“快”,是因为他们选对了“轻量化策略”;大厂的“慢”,是因为他们在“打磨核心体验”。而那些“慢得没道理”的团队,往往是在“内耗”——比如频繁改需求、不做用户测试、重复造轮子。

    最后我想问你:你有没有遇到过“等了很久却让人失望”的回合制手游?或者你知道哪些“快得让人惊喜”的好游戏? 欢迎在评论区告诉我——毕竟游戏的“时间”,最终还是要落在“玩家的体验”上,不是吗?


    本文常见问题(FAQ)

    回合制手游研发周期一般是多久啊?

    其实没有固定答案,得看团队规模和游戏类型。比如小团队做轻量级回合制(像像素风、简单战斗+日常任务那种),复用现成框架、用低成本素材,可能7个月左右就能上线——我去年认识个5人团队就是这么干的。但大厂做精品IP改编的回合制,要磨玩法、美术细节,还有大规模测试,比如我朋友所在的团队做了2年8个月才上线。

    下来,轻量级的可能半年到1年,精品级的2-3年都很常见,主要看你要做什么样的游戏。

    为什么不同回合制手游的研发时间差距这么大?

    核心是“游戏质量要求”和“团队资源”的平衡。比如小团队要快速试错,选轻量级玩法(不用复杂场景互动、羁绊系统),美术用低成本素材,测试也小范围,所以快;但大厂做IP改编,粉丝对还原度要求高,玩法要迭代很多版(比如改8版战斗逻辑),美术要磨到连角色刺绣都清晰,还要做三次大规模测试(测留存、付费、服务器稳定性),时间自然就长了。

    还有版号这个隐性因素,现在审批要3-6个月,也会拉长上线时间——比如有的游戏研发1年,版号等5个月,总周期就1年5个月了。

    研发时间越长的回合制手游,质量就越好吗?

    不一定哦,关键看时间花在哪。我认识个中团队,20个人做了18个月,结果上线数据超差——因为老板总改需求,一会儿加宠物系统,一会儿改职业设定,时间都花在“内耗”上了,玩法反而混乱。

    真正好的研发是“有效时间”:比如大厂先做简化版MVP(只有核心战斗),测玩家反馈再迭代,所有改动都有数据支撑;或者小团队复用框架、快速测试,这样的时间花得值,游戏才会好。像那个5人团队7个月做的轻量级游戏,反而比内耗18个月的游戏受欢迎。

    小团队做回合制手游怎么才能快点上线?

    小团队要“轻”——首先复用现成框架,比如用Cocos2d这样的基础结构,不用自己从零写代码;然后选轻量级玩法,比如简单回合战斗+日常任务,不用加复杂的场景互动、羁绊系统;美术找低成本素材,比如像素图或者现成素材库,别花大价钱做高精度立绘;最后快速测试,找几百个玩家测留存,达标就推,别等完美。

    我认识的那个5人团队就是这么干的,7个月上线,成本低还赚了钱——小团队的优势就是“灵活”,别学大厂搞复杂玩法,先把核心乐趣做扎实。

    大厂做回合制手游为什么那么慢?

    大厂要“稳”和“精”。比如做IP改编的回合制,首先玩法要迭代很多次——我朋友的团队改了8版战斗逻辑,加场景互动、羁绊系统,光是调数值就花3个月;然后美术要还原IP细节,角色立绘要画到连衣角褶皱都和原著一致,这就得磨10个月;还有测试,要做三次大规模测试:封闭测玩法趣味性,删档测付费留存,不删档测服务器稳定性,每次测试都要调数据,这又要半年;最后还有版号等待,3-6个月很常见。

    大厂怕砸了IP招牌,所以每一步都要做到位,时间自然就长了——比如那款IP改编游戏,光玩法迭代就花了1年,你说能不快吗?

    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mayiym.com/52786.html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    0
    显示验证码
    没有账号?注册  忘记密码?

   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

    微信扫一扫关注
    如已关注,请回复“登录”二字获取验证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