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为什么选JSP+MySQL做水果商城?
我帮张叔做商城前,其实纠结过用不用Python的Django——毕竟现在Python很火。但张叔是个连电脑都不太会用的人,我得选一个“做完之后不用天天维护”的技术。后来查了Oracle的官方文档(https://www.oracle.com/java/technologies/jsp.htmlnofollow),里面说JSP适合构建动态Web应用,尤其是中小规模的项目,因为它基于Java,稳定性好,不用频繁更新依赖。而MySQL就更不用说了,几乎所有中小商家的线上系统都用它——轻量、免费,就算张叔的商城每天有100个订单,MySQL也能扛住。
再说,对于学Web开发的你来说,JSP+MySQL是最贴近“真实项目”的组合——很多公司的老系统还在用这套技术,学会了既能做项目练手,也能理解企业里的开发逻辑。我之前试过用Node.js做小项目,但Node.js的依赖更新太快,过半年再看代码就可能跑不起来;而JSP+MySQL的环境,只要你装了Tomcat和MySQL,不管过多久都能运行——这对新手来说太重要了,毕竟没人想刚做完项目就“过期”。
还有个小细节:JSP能直接嵌入Java代码,和MySQL的JDBC驱动兼容性极好。我当初连数据库的时候,只写了几行代码就连上了——比我之前用Python连MySQL简单多了。
从0到1做水果商城的具体步骤
第一步:先想清楚“你的商城要做什么”
我帮张叔做的时候,一开始没问清楚需求,结果做了个能浏览商品的页面,他说“我要能让用户选斤数啊!苹果论斤卖,不是论个!”——你看,没做需求分析就开始写代码,只会白费功夫。所以第一步一定要先列清楚“角色”和“功能”:
角色 | 核心功能 | 说明 |
---|---|---|
用户 | 商品浏览 | 按分类(如热带水果/浆果)、价格筛选水果 |
用户 | 购物车管理 | 添加/修改/删除商品数量,计算总价 |
用户 | 订单管理 | 查看订单状态(未发货/已发货)、历史订单 |
管理员 | 商品管理 | 添加/修改/删除水果信息(名称、价格、库存、图片) |
管理员 | 订单管理 | 查看订单详情,标记订单状态(如“已发货”) |
你可以把这个表打印出来,给要做商城的人看——比如张叔,他看了之后立刻说“还要加个‘今日特价’的标签!”——这就是需求分析的作用:把模糊的“我要做个商城”变成具体的“我要这些功能”。
第二步:搭好MySQL数据库——别再对着字段发呆
需求理清了,接下来要“建房子的地基”——数据库。我当初学数据库的时候,对着“三范式”的概念晕了三天,后来才明白:不用死记硬背,只要记住“每个表只存一类信息”就行。比如:
我帮张叔建表的时候,一开始没加“stock”(库存)字段,结果有次他卖了10斤苹果,数据库里没减库存,导致超卖了——后来赶紧加了“stock”字段,每次用户下单就自动减库存(比如用户买了2斤苹果,stock就从10变成8)。还有“order表”,一定要加“order_status”字段(比如0代表“未发货”,1代表“已发货”,2代表“已完成”),这样张叔能直接在后台看到哪些订单要处理。
给你列个核心表的结构示例,你照着建就行(用MySQL Workbench可视化建表更简单):
表名 | 主要字段 | 字段类型 | 说明 |
---|---|---|---|
user | user_id | INT(11) | 用户ID(主键,自增) |
user | username | VARCHAR(50) | 用户名(唯一,比如“张三”) |
user | password | VARCHAR(255) | 密码(用MD5加密,别存明文) |
product | product_id | INT(11) | 商品ID(主键,自增) |
product | product_name | VARCHAR(100) | 水果名称(如“妃子笑荔枝”) |
product | price | DECIMAL(10,2) | 单价(保留两位小数,如“15.80”) |
product | stock | INT(11) | 库存(如“50”斤) |
cart | user_id | INT(11) | 关联用户ID(外键,指向user.user_id) |
cart | product_id | INT(11) | 关联商品ID(外键,指向product.product_id) |
cart | quantity | INT(11) | 商品数量(如“2”斤) |
建表的时候,一定要加“外键约束”——比如cart表的user_id要关联user表的user_id,这样删用户的时候,购物车记录会自动删除(用ON DELETE CASCADE),不会留下“脏数据”。我之前没加外键,结果删了一个用户,购物车表里还留着他的商品,导致页面显示“找不到用户”——后来加了外键,这个问题就解决了。
第三步:用JSP写页面——从“能看”到“能用”
数据库搭好了,接下来要做“用户能看到的东西”。我帮张叔做的第一个页面是“水果列表页”——要显示水果的图片、名称、价格、库存,还有“加入购物车”按钮。
用JSTL标签让页面更清爽
一开始我直接写Java代码遍历数据库结果集,比如:
<%
List productList = (List) request.getAttribute(“productList”);
for (Product p productList) {
%>
<img src="” alt=””>
价格:元/斤
结果页面全是的代码,看着就乱,而且容易出错。后来查了W3C School的JSTL教程,学会用标签,代码立刻清爽了:
${product.productName}
价格:${product.price}元/斤
库存:${product.stock}斤
你看,用遍历从数据库查出来的productList,每个商品对应一个div——就像你在淘宝上逛商品,每个商品卡片都是遍历出来的。这里的${product.imagePath}是EL表达式,直接取product对象的imagePath属性,比写Java代码简单多了。
购物车页面:实时更新总价
购物车页面要显示用户选的商品、数量、总价,还要能修改数量。我用JavaScript写了个函数,监听数量输入框的变化,实时计算总价:
function updateTotal() {
let total = 0;
// 获取所有购物车商品项
const cartItems = document.querySelectorAll(‘.cart-item’);
cartItems.forEach(item => {
// 取商品价格(比如“15.80”)
const price = parseFloat(item.querySelector(‘.price’).textContent);
// 取商品数量(比如“2”)
const quantity = parseInt(item.querySelector(‘.quantity-input’).value);
// 计算该商品的总价,加到总价格里
total += price * quantity;
});
// 显示总价(保留两位小数)
document.getElementById(‘total-price’).textContent = total.toFixed(2);
}
然后给数量输入框加个oninput事件:
这样用户修改数量时,总价会立刻更新——张叔说,这个功能让用户觉得“和淘宝一样好用”,很多老顾客就是因为这个功能才愿意在线上下单。
管理员后台:让非技术人员也会用
张叔是个连电脑都不太会用的
为什么选JSP+MySQL而不是更火的Python框架?
主要是考虑稳定性和维护成本——像Python的Django依赖更新快,过半年再看代码可能就跑不起来,但JSP基于Java,Oracle官方说它适合中小动态Web项目,稳定性好,不用天天维护;MySQL轻量又免费,就算每天100个订单也能扛住,特别适合小商家自用或学生做项目。
而且很多公司老系统还在用这套技术,学会了既能练手真实项目,也能理解企业开发逻辑,比追时髦框架更实用。
JSP+MySQL做的水果商城,能扛住多少订单?
亲测中小规模的订单量完全没问题——我帮楼下张叔做的商城,现在每天线上订单30-50单,MySQL运行得很稳定;就算到100单,只要数据库索引建对(比如给user_id、product_id加索引),也不会卡。
它本来就针对中小项目设计,要是后期订单涨了,再升级服务器或加缓存就行,初期用来落地完全够。
新手学JSP+MySQL做商城,需要先学Java吗?
得会点基础Java语法——比如类、对象、变量,还有数据库连接的JDBC(Java Database Connectivity),因为JSP要嵌入Java代码和数据库交互。但不用学高级特性(比如多线程、框架),新手学个Java入门教程,掌握基本操作就能上手。
比如连接MySQL,只要写几行JDBC代码就行,比Python连数据库还简单,跟着步骤走很快能学会。
JSP里用和EL表达式(${})有什么区别?
是直接嵌入Java代码,比如就是调用对象方法拿数据,缺点是代码冗余、页面乱;EL表达式(${product.productName})更简洁,不用写Java代码,直接展示对象属性,还能和JSTL标签(比如)配合,减少错误,新手 优先用EL表达式。
我当初一开始用写页面,后来改成EL表达式,代码清爽了一倍,维护起来也方便很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