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有分类
  • 所有分类
  • 游戏源码
  • 网站源码
  • 单机游戏
  • 游戏素材
  • 搭建教程
  • 精品工具

找物联网开源平台源码?这几个免费好用的,直接下载就能二次开发

找物联网开源平台源码?这几个免费好用的,直接下载就能二次开发 一

文章目录CloseOpen

这些源码最贴心的是:结构清晰到新手都能顺着逻辑走,注释详细得像带了个“代码导师”,而且不用折腾复杂的环境配置,下载下来就能直接改代码做二次开发。不管你是刚入门想练手的物联网小白,还是要快速搭项目原型的开发者,这些源码都能帮你省掉大把“找代码、改代码”的时间。

不用再浪费时间在无效搜索上——看完这篇,你想要的物联网开源源码直接拿走用!

做物联网项目的朋友应该都懂——找个能用的开源源码,比找好吃的外卖还难。要么搜出来的源码场景不对,比如想做智能家居,结果下了个工业监测的,改代码改到崩溃;要么代码像迷宫,注释就几行,变量名全是a1、b2,看半小时不知道逻辑;再不然就是项目早就没人维护了,Issues里一堆问题没人理,遇到bug只能自己啃。别慌,今天我把去年到现在亲测过的源码和踩过的坑全整理出来,不管你是做智能家居、工业监测还是智慧校园,照着选就行,直接下载就能改。

选物联网开源源码,先搞懂这3个关键判断标准,别再瞎碰运气

找源码不是碰运气,得先搞懂“什么样的源码才适合你”——我去年帮3个朋友找过物联网源码,踩过的坑能写篇小作文, 下来就3个核心标准,照这来绝对不会错。

第一个标准:场景匹配度>一切。你要做什么就找什么场景的源码,别贪“全功能”。比如去年帮做工业监测的朋友找源码,他一开始下了个GitHub星星数10k+的项目,看着功能全,结果里面工业部分的代码只写了个框架,连Modbus协议对接都没有,改了两周没把传感器数据传上去;后来我给他找了个专注工业IoT的源码(就是后面要讲的EMQ X),里面有现成的Modbus插件,三天就把数据传到云平台了。记住:星星数高的项目不一定适合你,场景对了才是基础——你做智能家居,就别碰工业用的源码;做数据可视化,就别找只做设备通讯的。

第二个标准:代码可读性=省时间。我见过最坑的源码,整个项目就一个main.py,几千行代码堆在一起,变量名是x、y、z,注释只有“初始化”三个字——这种源码,就算免费也别碰,改起来比重新写还费时间。怎么判断可读性?下载后先看3个地方:① README里有没有“Project Structure”(项目结构),比如分device(设备端)、cloud(云端)、web(前端)模块,结构越清晰越好;② 核心文件的注释全不全,比如device目录下的mqtt_client.py,每个函数上面有没有写“这个函数负责处理设备连接”“参数是client ID和密码”;③ 变量名是不是“见名知意”,比如temperature_sensor_data比t_data好懂一百倍。比如ThingsBoard的代码,每个模块下面都有README,核心函数的注释详细到“这个函数会把设备数据转成JSON格式”,就算新手也能顺着逻辑走,我去年改它的前端样式,直接找到web/app/components/dashboard目录下的widget.component.ts,改了几行CSS,半小时就把 Dashboard的背景色换成了客户要的蓝色。

第三个标准:社区活跃度=兜底保障。开源项目最怕“死项目”——没人维护,遇到bug没人修,等于废了。去年我下了个看起来不错的源码,运行时遇到“MQTT连接超时”的问题,去GitHub Issues里搜,发现半年前就有人问了,作者没回复;后来换了EMQ X,同样的问题,Issues里有人已经给了解决方案:“把配置文件里的keepalive时间从30秒改成60秒就行”,照做之后立马解决。怎么查社区活跃度?看GitHub项目的3个数据:① 最近30天的提交次数(越多越好);② Issues的关闭率(比如100个问题关了80个,说明有人管);③ 讨论区的活跃度(比如Discussions里有没有人问问题、答问题)。GitHub 2023年开源报告里提到,活跃社区的项目平均修复bug时间比冷门项目快70%——这意味着你遇到问题时,能更快找到解决方案,不用自己啃三天三夜。

亲测好用的4个物联网开源平台源码,覆盖90%常见场景

接下来直接上硬货——我从去年到现在亲测过的4个物联网开源平台源码,覆盖设备通讯、可视化、智能家居、快速原型这几个常见场景,每个都符合上面的3个标准,直接下载就能用。先放个表格,帮你快速筛选:

源码名称 适用场景 核心优势 GitHub星星数 下载链接
EMQ X 设备通讯、消息中间件 高并发稳定,支持多协议 18.6k GitHub链接
ThingsBoard 数据可视化、设备管理 现成Dashboard,支持多租户 13.2k GitHub链接
Home Assistant 智能家居、设备联动 支持1000+设备,自定义场景 68.3k GitHub链接
Node-RED 低代码原型、快速迭代 拖拽模块,无需复杂编码 32.1k GitHub链接

  • EMQ X:物联网通讯的“稳定器”,适合设备多、要求高的场景
  • 要是你做的项目需要连接很多设备(比如工业监测、农业大棚),EMQ X绝对是首选——我去年用它做过一个农业大棚的项目,连接了50个温湿度传感器、20个灌溉设备,连续跑了3个月没宕机,消息延迟稳定在100ms以内,比我之前用的其他消息中间件稳太多了。

    它的核心优势是支持全协议:MQTT、CoAP、LwM2M、HTTP这些物联网常用协议都能搞定,不管你的设备用什么协议,都能接进来。二次开发也简单,比如要加设备认证,直接启用emqx-auth-username插件,在etc/emqx.conf里填几行配置:

    emqx.auth.username.1.username = device1
    

    emqx.auth.username.1.password = public

    要是想限制每个设备的消息频率,比如每分钟最多发10条,可以用emqx-rate-limit插件,改一下配置文件里的rate就行。

    唯一要注意的是集群配置:要是你的设备超过1000个,单节点可能有点扛不住——我当时做一个工业项目,连接了2000个传感器,单节点跑的时候,CPU利用率经常到80%,后来加了个节点,把设备分到两个节点上,CPU立马降到30%,顺畅得很。EMQ官方文档里说,EMQ X的集群能支持百万级别的并发连接,完全够中小项目用了。

  • ThingsBoard:可视化的“懒人神器”,不用写代码也能做Dashboard
  • 做物联网项目,肯定要做数据可视化——比如显示设备的实时状态、历史数据曲线,要是自己写前端,至少得花一周时间,而ThingsBoard能帮你省掉90%的时间。

    我去年帮一个工厂做过设备管理系统,用ThingsBoard做了个Dashboard,显示10台机床的运行状态:绿色是正常,黄色是预警,红色是故障。做这个Dashboard只用了半天:① 登录ThingsBoard,点“Dashboard”→“新增”;② 拖个“状态牌”组件,选要显示的设备属性(比如机床的运行状态);③ 拖个“折线图”组件,选历史数据(比如机床的温度);④ 调整一下样式,比如把故障状态的颜色改成红色,完事。

    要是想二次开发,比如改前端样式,直接找web/app目录下的组件文件——我之前帮客户把Dashboard的背景色改成了他们品牌的蓝色,找到web/app/components/dashboard/widget.component.ts,改了几行CSS:

    .widget-container {
    

    background-color: #007bff !important;

    color: white !important;

    }

    五分钟就搞定了。 ThingsBoard支持多租户,要是你做SaaS平台,比如给多个客户提供设备管理服务,可以给每个客户建一个租户,隔离他们的数据,超级方便。

  • Home Assistant:智能家居的“万能遥控器”,连你家的旧设备都能用
  • 做智能家居的朋友,肯定听过Home Assistant——它是目前最火的开源智能家居平台,支持1000+种设备协议,不管你家的空调是格力的、灯是小米的、摄像头是海康的,都能连进去。

    我家里的所有智能设备都连在Home Assistant上,自己写了几个自动化场景:

  • 早上7点:窗帘自动拉开,空调调到26度,同时播放新闻;
  • 晚上10点:所有灯自动关,摄像头启动夜视模式;
  • 出门时:点击“出门”场景,所有设备断电,摄像头启动移动侦测。
  • 这些场景不用写代码,直接在UI里点“自动化”→“新增”,选触发条件(比如时间、设备状态)、动作(比如开窗帘、关空调)就行。要是想做更复杂的逻辑,比如根据室外温度调整空调温度,可以用“模板”功能,写几行Jinjava代码:

    {% if states('sensor.outdoor_temperature') | float > 30 %}
    

    {% set temperature = 25 %}

    {% else %}

    {% set temperature = 26 %}

    {% endif %}

    我上周刚加了这个模板,室外温度超过30度的话,空调自动降到25度,比买的智能空调还聪明。

    Home Assistant的社区也超活跃,你遇到的问题几乎都能在论坛里找到解决方案——比如我之前连不上家里的老空调(用的是红外遥控),在社区里搜了一下,发现有人做了个“Broadlink”插件,能模拟红外信号,下载安装后,立马就连上了,比买个新空调划算多了。

  • Node-RED:低代码的“原型机”,一周就能做出能用的项目
  • 要是你遇到“快速出原型”的需求——比如老板让你一周内做出个智慧校园的考勤系统,或者客户让你先做个Demo看看效果,Node-RED能救你命。

    我上个月帮朋友做过一个智慧校园的考勤系统,要求连接RFID门禁、存储考勤数据、显示实时考勤人数。用Node-RED做这个项目只用了两天:① 安装Node-RED,添加mqtt、mysql、dashboard插件;② 拖个“mqtt in”节点,收门禁的RFID数据;③ 拖个“function”节点,处理数据(比如提取学生ID、考勤时间);④ 拖个“mysql”节点,把数据存到数据库;⑤ 拖个“dashboard”节点,显示实时考勤人数。整个过程不用写太多代码,就function节点里写了几行JavaScript:

    msg.payload = {
    

    student_id: msg.payload.id,

    attendance_time: new Date().toISOString()

    };

    return msg;

    朋友看了Demo后,直接拍板让我做正式项目—— Node-RED的原型太香了,比他们团队之前做的快十倍。

    Node-RED也有缺点:复杂逻辑得写代码。比如我之前做一个智慧医疗的项目,要求根据患者的心率调整输液速度,得写个复杂的算法,这时候function节点里的JavaScript代码就得写清楚,不然容易出bug——我当时漏了个判空,结果有个患者的心率数据是空的,导致输液速度计算错误,后来加了个if (msg.payload.heart_rate)才解决。但对于快速原型来说,这些缺点完全可以接受,毕竟速度才是关键。

    以上这4个源码我都亲测过,没踩坑——EMQ X稳、ThingsBoard省时间、Home Assistant适合智能家居、Node-RED快,覆盖了90%的物联网场景。你要是有特定需求,比如做工业监测或智慧医疗,可以在评论区说,我帮你再推荐几个。要是试了其中哪个源码,欢迎回来告诉大家效果——毕竟好用的东西要一起分享嘛!


    选物联网开源源码时,怎么判断场景匹配度合不合适?

    其实核心就是“你要做什么就找什么场景的源码”,别贪“全功能”。比如做工业监测就别下智能家居的源码,做数据可视化别找只做设备通讯的——我去年帮做工业监测的朋友踩过坑,他一开始下了个星星数很高的项目,结果工业部分只有框架,连Modbus协议对接都没有,改了两周没搞定;后来找了专注工业IoT的EMQ X,里面有现成Modbus插件,三天就把传感器数据传上去了。记住,星星数高不一定适合你,场景对了才是基础。

    EMQ X适合什么样的物联网项目?

    EMQ X特别适合设备多、对稳定性要求高的项目,比如工业监测、农业大棚这类需要连接大量传感器或设备的场景。我去年用它做过农业大棚项目,连接50个温湿度传感器、20个灌溉设备,连续跑3个月没宕机,消息延迟稳定在100ms以内。它支持MQTT、CoAP这些物联网常用协议,不管设备用什么协议都能接进来,二次开发也简单,加设备认证或限制消息频率,改改配置文件或启用插件就行。

    用ThingsBoard做数据可视化需要自己写代码吗?

    不用!做基础的Dashboard完全不用写代码,拖组件就行。我去年帮工厂做设备管理系统,用ThingsBoard做Dashboard显示机床运行状态,半天就搞定——登录后点“Dashboard”新增,拖“状态牌”显示设备状态,拖“折线图”看历史数据,调整下颜色样式就完事。要是想改前端样式,比如把故障状态颜色改成红色,才需要找web目录下的组件文件,改几行CSS,五分钟就能搞定。

    Node-RED做快速原型有什么需要注意的缺点吗?

    Node-RED做原型快是快,但复杂逻辑得自己写代码。比如我之前做智慧医疗项目,要根据患者心率调整输液速度,得写复杂算法,这时候function节点里的JavaScript代码就得写清楚,不然容易出bug——我当时漏了判空,导致患者心率数据为空时计算错误,后来加了“if (msg.payload.heart_rate)”才解决。但对于快速出Demo来说,这些缺点完全能接受,毕竟速度才是关键。

    Home Assistant能连接家里的旧智能设备吗?

    当然能!Home Assistant支持1000+种设备协议,不管你家空调是格力的、灯是小米的,甚至旧的红外遥控设备都能连。我家里的老空调就是用Home Assistant连的,一开始连不上,后来在社区找到Broadlink插件,模拟红外信号,立马就搞定了。它还能做自动化场景,比如早上7点自动开窗帘、调空调,比买新设备划算多了。

    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mayiym.com/53053.html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    0
    显示验证码
    没有账号?注册  忘记密码?

   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

    微信扫一扫关注
    如已关注,请回复“登录”二字获取验证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