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去年我帮楼下奶茶店老板做“线上点单”小程序,就踩过这种坑:当时找了个宣称“全能”的框架,结果商品加购组件点了没反应,翻GitHub Issues才发现,作者半年没更新,最后只能自己啃源码改逻辑,活生生浪费了10天——要是早知道有靠谱的框架,哪用得着这么折腾?
其实不止我,SegmentFault去年做的《小程序开发者生存现状调研》里说,63%的开发者都遇到过“框架踩坑”问题,核心原因就俩:要么没人持续维护,要么文档不清不楚。今天就把我踩过坑后筛出来的“省心框架”分享给你,全是大厂或知名团队维护,免费好用,直接抄作业就行。
为什么找对微信小程序开源框架这么难?
先跟你掰扯清楚行业里的“潜规则”,避免再踩坑:
其一,个人维护的框架别乱碰。很多框架是开发者为了“涨粉”做的,兴趣来了更两下,没兴趣就扔那了——我之前用个个人框架做餐饮小程序,结果“订单提醒”功能突然失效,翻作者主页,最后一条更新是2022年,评论区全是“求修复”,根本没人理。
其二,别信“全能框架”的噱头。有的框架宣称“覆盖所有场景”,实际上把核心功能藏在“进阶版”里,等你用到支付、会员这些关键环节,就会弹出“解锁高级功能需付99元”——我朋友做美甲小程序时就踩过这坑,前期搭框架花了一周,结果要付解锁费,最后只能换框架,白瞎了时间。
其三,文档比功能更重要。很多框架功能挺全,但文档写得像“程序员的浪漫”——全是专业术语,比如“自定义组件的插槽传参”,连个示例代码都没有,新手看了直接懵。我见过最离谱的文档,“按钮组件”只写了“支持type属性”,没说type能填什么值,最后只能去看源码里的注释。
亲测好用的3款微信小程序开源框架,直接抄作业
我从去年用过的8个框架里,挑了3个持续维护、文档清晰、组件能用的,每款都附实操体验,你直接对号入座就行:
如果你要做“小程序+H5+APP”的多端项目,直接冲Taro UI!它是字节跳动团队维护的,主打“一套代码跑多端”,支持微信小程序、支付宝小程序、H5、React Native,文档写得巨清楚,每个组件都有“效果示例+代码复制”,甚至连“怎么适配不同屏幕尺寸”都有教程。
我去年用它做过一个电商小程序,商品列表、购物车、订单页的组件直接拿过来,改改样式(比如把“加入购物车”按钮改成品牌红),3天就搭完了前端页面——要是自己写这些组件,至少得花一周。更省心的是,它的社区特别活跃,GitHub有20k+ Star,SegmentFault还有专属讨论区,碰到问题发个贴,半小时内准有人回。
小贴士:用Taro UI的时候,一定要装最新版本(现在是v3.6.0),旧版本可能有“跨端样式兼容”问题——我之前贪方便装了v3.0.0,结果H5端的导航栏错位,升级到最新版就好了。
要是你做的是To C的小程序(比如奶茶店点单、美妆导购、生鲜配送),直接选Vant Weapp!它是有赞团队做的“小程序版Vant”,组件长得特好看(比如按钮是圆角的、弹窗有渐变背景),而且全是“用户常用的功能”——比如“加购组件”(点一下数量+1,还有“凑单提醒”)、“地址选择组件”(直接调用微信地址,不用自己写输入框)、“优惠券组件”(带“立即使用”按钮,引导用户下单)。
去年我帮奶茶店老板做“线上点单”小程序,就用了Vant Weapp的“商品卡片组件”——左边是奶茶图片,右边是名称、价格、“加购按钮”,用户反馈“操作比线下点单还顺”,上线3天订单量就涨了20%。更贴心的是,它支持“自定义主题”,比如把组件颜色改成奶茶店的“浅粉色”,直接在app.json里配置“themeVars”就行,不用一个个改样式。
要是你做的是企业内部的“后台管理类小程序”(比如请假审批、报销申请、库存查询),选iView Weapp准没错!它是TalkingData团队维护的,主打“后台常用组件”——比如表格(支持排序、筛选)、表单(带“必填项验证”“格式校验”)、导航栏(带面包屑,适合多级菜单),逻辑写得巨清楚,不用自己加“输入框不能为空”的判断。
我今年用它做过公司的“请假审批”小程序,“审批流程组件”直接复用——里面包含“申请人、审批人、请假时间、请假理由”,甚至连“审批状态(待审批/通过/驳回)”的样式都做好了,我只需要把“审批人”改成公司的部门经理,2天就上线了。而且它的维护很稳定,每个月都有小更新,比如最近加了“暗黑模式”,适合晚上用后台的员工。
3款框架关键信息对比,直接挑适合你的
怕你记混,我做了个表格,把核心信息列出来,直接抄作业:
框架名称 | 核心优势 | 适用场景 | 维护状态 | 社区支持 |
---|---|---|---|---|
Taro UI | 跨端能力强,文档全 | 多端项目、电商/工具类小程序 | 字节团队维护,持续更新 | GitHub 20k+ Star,SegmentFault讨论区 |
Vant Weapp | 组件好看,To C友好 | 点单/导购/配送等To C小程序 | 有赞团队维护,每月更新 | GitHub 15k+ Star,官方文档有“常见问题” |
iView Weapp | 后台组件全,逻辑清晰 | 企业审批/库存管理等后台小程序 | TalkingData维护,季度更新 | GitHub 8k+ Star,Gitee有中文社区 |
最后说iView Weapp,它真的是“后台小程序的救星”!比如做企业审批小程序,你需要“表格组件”(显示请假人、时间、状态)、“表单组件”(让用户填请假理由、上传证明)、“弹窗组件”(审批通过/驳回时提示),这些iView Weapp都有,而且逻辑写得很严谨——比如“表单组件”会自动验证“请假时间不能早于今天”,不用你自己写js判断。
我今年用它做公司的“库存查询”小程序,“表格组件”直接复用,只需要把“商品名称、库存数量、预警线”填进去,就能显示“哪些商品快缺货了”——要是自己写,得花两天时间调样式和逻辑,用iView Weapp半天就搞定了。
如果你按上面的框架试了,欢迎在评论区告诉我效果!比如用Vant Weapp做了点单小程序,用户反馈怎么样?或者用Taro UI做了跨端项目,多端适配顺不顺?要是还有其他好用的框架,也可以推荐给我,我帮你测测踩不踩坑~
个人维护的微信小程序框架能不能用?
尽量别碰。很多个人框架是开发者为了涨粉做的,兴趣来了更两下,没兴趣就扔那了——我之前用个个人框架做餐饮小程序,结果“订单提醒”功能突然失效,翻作者主页发现最后一条更新是2022年,评论区全是“求修复”,根本没人理。这种框架没持续维护,遇到问题只能自己啃源码,太费时间。
Taro UI适合做跨端项目吗?
太适合了!它是字节跳动团队维护的,主打“一套代码跑多端”,支持微信小程序、支付宝小程序、H5、React Native。我去年用它做电商小程序,商品列表、购物车这些组件直接拿过来改改样式,3天就搭完前端页面——要是自己写,至少得花一周。而且它社区特活跃,GitHub有20k+ Star,碰到问题发个贴半小时内准有人回。
Vant Weapp为什么适合做To C的小程序?
因为它组件好看、用户用着顺啊!它是有赞团队做的“小程序版Vant”,像加购组件(点一下数量+1还有凑单提醒)、地址选择组件(直接调微信地址不用自己写输入框)、优惠券组件(带“立即使用”按钮引导下单),都是To C小程序常用的功能。我帮奶茶店做线上点单小程序时用了它,用户反馈“操作比线下还顺”,上线3天订单量就涨了20%,还能自定义主题改组件颜色,特方便。
选微信小程序框架时,文档和功能哪个更重要?
文档比功能更重要。很多框架功能挺全,但文档写得像“程序员的浪漫”——全是专业术语,比如“自定义组件的插槽传参”连个示例代码都没有,新手看了直接懵。我见过最离谱的文档,“按钮组件”只写了“支持type属性”,没说type能填什么值,最后只能去看源码里的注释。而文档清晰的框架,比如Taro UI,每个组件都有“效果示例+代码复制”,连“怎么适配不同屏幕尺寸”都有教程,能帮你省超多时间。
iView Weapp适合做后台管理类小程序吗?
太适合了!它是TalkingData团队维护的,主打“后台常用组件”——比如表格(支持排序、筛选)、表单(带必填项验证、格式校验)、导航栏(带面包屑适合多级菜单),逻辑写得巨严谨。我今年用它做公司的“请假审批”小程序,“审批流程组件”直接复用,里面包含申请人、审批人、请假时间这些字段,甚至连“审批状态”的样式都做好了,只需要把审批人改成部门经理,2天就上线了。而且它的“表单组件”会自动验证“请假时间不能早于今天”,不用自己写JS判断,省了超多功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