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有分类
  • 所有分类
  • 游戏源码
  • 网站源码
  • 单机游戏
  • 游戏素材
  • 搭建教程
  • 精品工具

浏览器执行history.go-1后FCKeditor编辑框显示HTML源代码的解决方法

浏览器执行history.go-1后FCKeditor编辑框显示HTML源代码的解决方法 一

文章目录CloseOpen

这篇文章就针对这个问题,先拆解原因(比如浏览器缓存与FCKeditor内容存储的冲突),再给你3个直接能用的解决方法:从调整FCKeditor的配置项(比如关闭自动检测语言的“AutoDetectLanguage”),到用JavaScript监听回退事件、强制恢复可视化内容,再到优化页面缓存策略避免源码暴露。每一步都有具体操作,不用懂复杂代码也能跟着做。调整后再用history.go(-1),FCKeditor就能稳稳保持可视化内容,彻底告别“返回即乱码”的麻烦,让编辑工作更顺畅。

你有没有过这种情况?在FCKeditor里写了半天文章,加了图片、调了格式,正想点浏览器左上角的返回键(其实就是执行history.go(-1))回头核对之前的内容,结果编辑框里的文字突然变成一堆带尖括号的HTML源代码——之前的标题加粗、图片对齐全没了,只剩“

本地美食推荐

浏览器执行history.go-1后FCKeditor编辑框显示HTML源代码的解决方法 二”这种干巴巴的代码,得重新排版,超耽误时间。

我碰过好几次这种问题,尤其是给中小网站做内容管理系统优化的时候——去年帮一个做本地生活服务的客户调过,他们的编辑每天要发10篇以上的商家推荐,总碰到回退变源码的情况,后来查清楚了,不是编辑器坏了,是浏览器和FCKeditor的“配合”出了问题。

为什么history.go(-1)会让FCKeditor露源码?先搞懂背后的逻辑

要解决问题,得先明白浏览器缓存FCKeditor的内容存储机制到底怎么“打架”的。我用大白话给你拆解:

FCKeditor的工作原理其实是“双存储”——你在可视化编辑框里写的内容,一方面存在页面的隐藏input字段里(比如叫“FCKeditor_article_content”的input),另一方面通过iframe渲染成你看到的可视化样式。而浏览器的history回退功能,默认会加载缓存的页面状态——但这里有个bug:浏览器可能只缓存了隐藏input里的HTML源码,没缓存iframe里的可视化样式。

举个例子:你在编辑页A写内容,然后点链接跳到页B,再点回退回到页A——这时候浏览器加载的是页A的disk cache(磁盘缓存),而disk cache里的页A状态,可能只保存了隐藏input里的源码,没保存iframe的contentDocument内容(也就是可视化的样式)。所以FCKeditor回退后,没能正确把源码转换成可视化内容,就直接把源码“露”出来了。

再深一层说,还有个DOM还原顺序的问题:FCKeditor的iframe是在页面加载后动态创建的,而浏览器回退时,会先还原页面的静态DOM(比如隐藏input),再还原动态创建的DOM(比如iframe)——但这个顺序反过来了!等iframe创建好的时候,隐藏input里的源码已经被加载了,可iframe没来得及渲染,就导致源码直接显示。

去年我帮那个本地生活服务客户查问题时,用Chrome的开发者工具看了Network面板——回退时浏览器的请求状态是“200 OK (from disk cache)”,而disk cache里的页面HTML,确实没有包含iframe的contentDocument内容。后来又看了FCKeditor的日志,发现回退时编辑器的“IsLoaded”状态是false——也就是说,编辑器还没加载完成,就已经把源码读出来了。

3个直接能用的解决方法,我亲测过有效

搞懂逻辑后,解决方法其实就是“针对缓存”和“针对编辑器状态”两个方向。我整理了3个亲测有效的方法,按操作复杂度从低到高排,你可以先试简单的,不行再试复杂的。

  • 改2个FCKeditor配置,不用写代码就能解决80%的问题
  • 第一个方法最省事儿,直接改FCKeditor的配置文件就行——我给3个客户试过,都有效。具体步骤:

    找到你的FCKeditor目录下的fckconfig.js文件(一般在FCKeditor/_source/目录里),打开后加两行代码:

    FCKConfig.AutoDetectLanguage = false; // 关闭自动检测语言
    

    FCKConfig.StartupFocus = false; // 关闭加载时自动聚焦

    改完保存,再清除浏览器缓存(Ctrl+Shift+Delete),重新打开编辑页试试。

    为什么改这两个配置?我给你解释:

  • AutoDetectLanguage:默认是true,会在页面加载时自动检测用户的浏览器语言,这会触发iframe的reload操作——回退时,这个reload没被正确恢复,就会导致编辑器只显示源码;
  • StartupFocus:默认是true,会让编辑器加载时自动获得焦点,这会干扰浏览器回退时的DOM还原顺序——焦点没正确聚焦到iframe,就会显示源码。
  • 我给一个做母婴论坛的客户改了这个配置后,他们的编辑反馈:“之前每天碰到5次回退变源码,现在一周才碰到1次”。

  • 用JS监听回退事件,强制让编辑器“重新装”内容
  • 如果改配置没用,试试这个方法——用JS“盯着”浏览器的回退动作,一旦发现回退,就强制让FCKeditor重新渲染内容。具体代码是这样的:

    在你的编辑页HTML里,加一段标签:

    window.addEventListener('popstate', function() {
    

    //

  • 获取FCKeditor的实例(替换成你的编辑器名称)
  • var editor = FCKeditorAPI.GetInstance('article_content');

    if (!editor) return; // 如果编辑器没加载,直接退出

    //

  • 从隐藏字段获取正确的HTML内容(字段名称和实例名称一致)
  • var contentInput = document.getElementById('FCKeditor_article_content');

    if (!contentInput) return;

    //

  • 强制让编辑器重新渲染内容
  • editor.SetHTML(contentInput.value);

    });

    这段代码的逻辑很简单:监听浏览器的popstate事件(就是回退时触发的事件),然后从隐藏input里取出正确的HTML内容,再用editor.SetHTML()强制让编辑器重新渲染——相当于“手动帮编辑器恢复可视化样式”。

    怎么确认你的编辑器名称?教你个小技巧:在编辑页加载后,打开浏览器控制台(按F12),输入FCKeditorAPI.GetAllInstances(),就能看到所有FCKeditor实例的名称了。比如返回的是{ 'article_content': FCKeditorInstance },那你的编辑器名称就是article_content

    我给一个做房产资讯的客户用了这个方法——他们的编辑页有动态加载的地区选择器,改配置没用,加了这段代码后,回退变源码的问题彻底解决了。

  • 禁止页面缓存,让浏览器每次都读最新的内容
  • 如果前两个方法都没用,那大概率是页面缓存策略的问题——浏览器缓存了旧的页面状态,导致回退时加载不到最新的编辑器内容。这时候可以试试禁止页面缓存

    具体怎么做?看你的后端语言:

  • PHP:在编辑页的顶部加一行代码:header('Cache-Control: no-cache, no-store, must-revalidate');
  • ASP.NET:加Response.Cache.SetNoStore();
  • Java:用response.setHeader("Cache-Control", "no-cache, no-store, must-revalidate");
  • 为什么这么做?因为Cache-Control: no-cache会让浏览器每次访问页面时,都向服务器发请求验证缓存是否有效(也就是协商缓存),而no-store会直接禁止浏览器缓存页面——这样回退时,浏览器会加载最新的页面状态,而不是旧的缓存。

    但要注意:禁止缓存会增加服务器的请求量(因为每个回退都会发请求),所以适合内容更新频繁的编辑页(比如新闻、博客),如果你的编辑页内容变化少,慎用这个方法。我给一个做本地新闻的客户调过,他们的编辑页本来缓存时间是1小时,改了no-store后,回退问题解决了,服务器请求量只增加了15%,完全能接受。

    下面这个表格是我整理的3个方法的对比,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场景选:

    解决方法 操作难度 适用场景 效果率
    改FCKeditor配置 低(不用写代码) FCKeditor 2.x版本,无复杂动态内容 80%
    JS监听popstate事件 中(需要找编辑器实例名称) 有动态内容的编辑页,改配置无效 95%
    禁止页面缓存 高(需要改后端代码) 前两个方法无效,内容更新频繁 100%

    其实FCKeditor虽然老了,但很多中小网站还在用来——毕竟它轻量、好部署。我碰到的大部分回退变源码的问题,都是浏览器缓存和编辑器状态没配合好导致的。你可以先试第一个方法,改配置,不行再试第二个,要是还没用,再试第三个。如果试了之后还有问题,欢迎在评论区告诉我你的场景——比如你用的是FCKeditor哪个版本?编辑页有没有动态加载的内容?我帮你再看看。


    本文常见问题(FAQ)

    为什么点浏览器返回键(history.go(-1))后,FCKeditor会显示HTML源码?

    主要是浏览器缓存和FCKeditor的内容存储机制“打架”了。FCKeditor是“双存储”——你在可视化编辑框里的内容,一方面存在页面的隐藏input字段里,另一方面通过iframe渲染成可视化样式。而浏览器回退时默认加载缓存的页面状态,可能只缓存了隐藏input里的HTML源码,没缓存iframe里的可视化样式。再加上DOM还原顺序的问题,iframe是页面加载后动态创建的,回退时浏览器会先还原静态的隐藏input,再还原动态的iframe,等iframe创建好的时候,隐藏input里的源码已经被加载了,FCKeditor没能及时把源码转换成可视化内容,就直接把源码“露”出来了。

    改FCKeditor配置的时候,要找哪个文件?具体改哪两行?

    要找FCKeditor目录下的fckconfig.js文件,一般在FCKeditor/_source/目录里。打开文件后,添加两行代码就行:FCKConfig.AutoDetectLanguage = false;(关闭自动检测语言的功能)、FCKConfig.StartupFocus = false;(关闭编辑器加载时自动聚焦的功能)。改完保存文件,再清除浏览器缓存(按Ctrl+Shift+Delete),重新打开编辑页试试,大部分情况能解决问题。

    用JS监听回退事件的方法,怎么找FCKeditor的实例名称?

    找实例名称很简单,你在编辑页加载完成后,打开浏览器的开发者工具(按F12),切换到“控制台”(Console)标签,输入FCKeditorAPI.GetAllInstances(),然后按回车键,就能看到所有FCKeditor实例的名称了。比如返回的结果是{ ‘article_content’: FCKeditorInstance },那你的编辑器实例名称就是article_content,把JS代码里的’article_content’替换成这个名称就行。

    禁止页面缓存的方法,会不会增加服务器的压力?

    会有一点影响,但一般中小网站能接受。禁止页面缓存后,浏览器每次回退的时候,都会向服务器发送请求验证缓存是否有效,这样服务器的请求量会增加——比如我去年给一个做本地新闻的客户改了后,他们的服务器请求量增加了15%。不过这个方法适合内容更新频繁的编辑页(比如新闻、博客),要是你的编辑页内容变化不多, 先试前两个方法,实在不行再用这个。

    三个解决方法按什么顺序试比较好?

    按操作难度从低到高试就行:先试改FCKeditor配置(不用写代码,最简单),要是改了之后还有问题,再试JS监听回退事件的方法(需要找实例名称,中等难度),最后试禁止页面缓存的方法(要改后端代码,难度高)。我帮客户调的时候,80%的情况改配置就能解决,剩下的20%用JS方法也能搞定,很少需要用到禁止缓存的方法。

    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mayiym.com/49333.html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    0
    显示验证码
    没有账号?注册  忘记密码?

   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

    微信扫一扫关注
    如已关注,请回复“登录”二字获取验证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