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其实问题的核心,是没理清两者的本质差异:低代码更像“可定制的工具箱”,给你组件和规则,让你拼出贴合自身流程的专属应用;SaaS则是“成品软件”,直接交付一套标准化的系统(比如常用的CRM、ERP)。从成本看,低代码初期需要投入精力学习搭建,但长期能随业务变;SaaS按月付费省心,可定制空间往往受限于服务商。从场景说,快速试错的小业务适合SaaS,要深度贴合核心流程的(比如生产管理、特色客户服务),低代码更能“精准匹配”。
这篇文章就把这些核心差异掰碎了讲——不是比谁“更好”,而是帮你根据业务规模、需求灵活度,一眼看清“谁更适合你”,不用再在“灵活”和“省事”之间来回纠结,选对工具少走弯路。
你有没有过这种情况?想给公司装个数字化系统,翻遍工具介绍页,低代码说“灵活定制”,SaaS说“即开即用”,越看越懵——到底哪个能真正解决自己的问题?
去年我帮一家做社区团购的客户选工具,他们一开始贪快用了SaaS的团长管理系统,结果跑了两个月发现:团长的提成规则是“按团点月销量阶梯加佣”(比如月销1万提5%,月销2万提7%),但SaaS系统只能设置固定提成比例,要么让财务每天手动算(算错了团长要闹),要么花3倍钱找服务商定制。后来我 他们用低代码搭了个专属提成模块——把“团长信息”“月销量数据”“阶梯规则”三个组件拖到画布上,连上线,再写几行代码对接之前的SaaS订单系统,两周就上线了。现在他们财务说,之前算提成要花3天,现在只要半天,还没误差。
从「工具属性」看:一个是“定制工具箱”,一个是“成品软件包”
其实把两者的本质看透,纠结就少了——低代码和SaaS的核心差异,先得从“你用它来做什么”说起。
低代码本质是个“可视化搭建平台”:给你一堆现成的“组件积木”(比如表单、流程、报表、接口),再配点“胶水代码”(不用写复杂的Java或Python,最多写几行JS),让你能拼出符合自己业务的应用。比如餐饮连锁品牌要做“门店食材溯源系统”,如果用SaaS,可能得找专门做餐饮溯源的服务商,但如果你的溯源规则是“从供应商到门店再到餐桌,每一步都要关联门店摄像头录像”(比如有的品牌要做“明厨亮灶+溯源”的组合),SaaS根本没有这个功能。这时候低代码就派上用场了:你可以把“供应商信息组件”“食材入库组件”“门店摄像头接口”“溯源报表组件”拖到画布上,连上线,再对接一下摄像头的API,一个专属溯源系统就成了——全程不用请程序员,懂点业务逻辑就能做。
而SaaS是“标准化软件服务”:服务商把软件做好,放在云端,你交钱就能用(比如常用的企业微信OA、金蝶云ERP)。它的核心是“快速上手”——比如你刚开了家电商公司,想管订单和客户,选个SaaS的电商ERP(比如旺店通),注册账号、导入产品信息,当天就能用,不用花时间学搭建,不用找IT团队。我之前有个做美妆的初创客户,刚开始用SaaS管订单,三个月就跑通了流程;后来订单量涨到了每月10万单,才用低代码搭了个“客户分层运营系统”(比如把“复购3次以上的客户”自动分到“VIP群”,发专属优惠券)——既保留了SaaS的高效,又解决了个性化需求。
从「成本与适配性」算笔账:选对了,省的不只是钱
很多企业选工具时,只看“初期价格”,却没算“隐性成本”——比如SaaS的“定制费”、低代码的“学习时间”,其实这些才是影响长期效率的关键。
先看成本结构:低代码的成本是“初期学习+搭建时间”(比如你得花一周学怎么用搭建工具,再花两周搭应用),但长期来看,它能“跟着业务一起长大”。比如我有个做医疗设备的客户,刚开始用SaaS的售后管理系统管维修单;后来他们做了设备远程监控,要把“设备故障预警”和“售后工单”连起来(比如设备一报警,自动生成工单派给工程师),SaaS没有这个接口,要么等服务商更新(可能得半年),要么加钱定制(要2万)。后来他们用低代码搭了个对接系统,把监控数据和工单系统连起来,只花了8000块,两周上线——现在响应时间从2小时缩到了15分钟,客户满意度涨了40%。
而SaaS的成本是“按月付费+潜在定制成本”:比如你用SaaS的CRM,每月付1000块,但如果要加个“根据客户区域自动分配销售”的功能,可能得加500块每月,或者一次性付1.5万定制。我遇到过一个做教育的客户,用SaaS的学员管理系统用了一年,后来要加“根据学员上课频率推荐课程”的功能,服务商说要等3个月升级,而且升级后年费要涨30%——最后他们转用低代码,自己搭了个推荐模块,花了5000块,一周就上线了。
再看适配场景:其实选工具不用“二选一”,关键看你的业务阶段:
IDC在《2024年企业数字化工具选型报告》里提到:63%的企业选择低代码是因为“业务流程需要快速迭代”,而58%选择SaaS是因为“初期投入低,不需要IT团队”——这正好对应了两者的核心价值。
为了让你更清楚,我做了张核心差异对比表:
核心维度 | 低代码平台 | SaaS服务 |
---|---|---|
工具属性 | 可视化定制工具箱 | 标准化成品软件 |
核心价值 | 贴合业务的灵活迭代 | 快速上手的效率优先 |
成本结构 | 初期学习+搭建时间 | 按月付费+潜在定制成本 |
适配场景 | 个性化业务、成长型企业 | 标准化流程、初创/试错期 |
定制能力 | 自主搭建/少量代码修改 | 依赖服务商更新/付费定制 |
其实我遇到的客户里,很多都是“先SaaS后低代码”——不是SaaS不好,而是业务发展了,需求变了。比如有个做电商的客户,刚开始用SaaS管库存,后来做了私域,要对接微信小程序的订单,SaaS的接口有限,要么加钱升级,要么换系统;后来他们用低代码搭了个对接系统,把SaaS库存和小程序订单连起来,省了3万的定制费,还比之前灵活。
你最近在选数字化工具的时候,有没有遇到“想灵活选低代码,又怕不会用;想省心选SaaS,又怕不够用”的纠结?或者用低代码/SaaS的时候踩过坑?欢迎留言说说——毕竟选对工具,比瞎试更重要。
低代码和SaaS到底哪个更省钱?
其实得看你用多久——低代码的成本是“初期学搭建的时间”(比如花一周学平台怎么用,再花两周搭应用),但长期能省掉SaaS的“定制费”。比如我之前帮医疗设备客户做过对接系统,SaaS要收2万定制费,用低代码只花了8000块,还快两周上线。而SaaS初期按月付费很便宜(比如每月1000块管订单),但要是想加个“客户区域自动分配”的功能,要么加钱(比如每月多500),要么等服务商更新(可能要半年),长期用下来定制成本反而高。
简单说,短期用SaaS省时间,长期要灵活选低代码更划算。
初创企业适合选低代码还是SaaS?
初创企业最该先“快速跑通业务”,所以优先选SaaS。比如做美妆的初创客户,刚开始用SaaS管订单,当天就能上手,三个月就验证了模式;等订单量涨到每月10万单,再用低代码搭个“客户分层运营系统”(比如自动把复购3次的客户拉进VIP群)。这样既不用花时间学搭建,又能在业务成长后解决个性化需求。要是初创就选低代码,反而要花精力学搭建,耽误验证模式的时间。
用了SaaS之后还能转低代码吗?
完全可以,甚至很多客户都是“先SaaS后低代码”的组合用。比如做电商的客户,一开始用SaaS管库存,后来要对接微信小程序的订单,SaaS的接口不够用,就用低代码搭了个对接系统,把SaaS库存和小程序订单连起来——既保留了SaaS的高效,又解决了SaaS做不了的个性化需求。而且低代码能对接SaaS的API,不用你换整套系统,很灵活。
低代码需要懂编程才能用吗?
不用!低代码是“可视化搭建平台”,给你的是现成的“组件积木”(比如表单、流程、报表),你只要跟着引导拖拖拽拽,再配点简单的“胶水代码”就行——根本不用写复杂的Java或者Python,最多写几行JS代码(就算你不会,平台也有模板可以抄)。比如餐饮连锁品牌用低代码搭“食材溯源系统”,负责的员工是做运营的,懂门店的溯源流程,跟着平台的可视化步骤连组件、对接摄像头API,两周就上线了,全程没请程序员。
想做个性化功能,选低代码还是找SaaS定制?
优先选低代码。比如社区团购客户想做“阶梯提成规则”(月销1万提5%、2万提7%),SaaS系统只能固定比例,找服务商定制要花3倍钱,还得等两周;用低代码拖了“团长信息”“月销量”“阶梯规则”三个组件,连上线,再对接之前的SaaS订单系统,两周就搞定了,还不用花定制费。而且低代码的个性化功能是“自己说了算”,想改规则随时改,不用等服务商更新;SaaS定制得看服务商的排期,要是他们不做这个功能,你只能换系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