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有分类
  • 所有分类
  • 游戏源码
  • 网站源码
  • 单机游戏
  • 游戏素材
  • 搭建教程
  • 精品工具

kindSoft在线网页编辑器简单配置参数详解 新手轻松搞定常用设置

kindSoft在线网页编辑器简单配置参数详解 新手轻松搞定常用设置 一

文章目录CloseOpen

先搞懂3个基础参数:解决80%的新手困惑

新手最容易卡壳的,就是那几个“看起来像代码”的基础参数,但其实把逻辑理清楚,比你想的简单多了。

  • uploadPath(上传路径):别再乱输文件夹名
  • 我第一次调这个参数时,直接写了“images”,结果上传的图片全找不到——后来翻了kindSoft的官方文档(虽然写得很简略),才知道这个路径是相对于你网站根目录的。比如你的网站文件存在服务器的“www”文件夹里,你想把图片存在“www/static/img”这个文件夹下,那uploadPath就得填“/static/img/”——注意前面的斜杠是根目录的意思,末尾的斜杠千万别漏,不然图片会直接存在“www”文件夹里,你的文章根本调用不到。

    小夏后来按我说的填了“/blog/imgs/”,上传的美食图一下子就显示正常了,她盯着后台的图片预览说:“原来就差个斜杠啊,我之前咋没想到?”其实不止是显示问题,路径填对了还能帮你优化SEO——百度搜索资源平台曾在《图片优化指南》里提到,“清晰的文件路径有助于爬虫识别图片与文章的相关性”,比如你写“番茄鸡蛋汤”的食谱,图片存在“/blog/imgs/tomato-egg-soup/”里,爬虫能更快判断这张图是和食谱相关的,图片排名上去了,文章的点击量也会跟着涨。

    要是你实在记不住路径怎么填,教你个笨办法:打开你网站的根目录,找到存图片的文件夹,把文件夹的“相对路径”复制下来——比如文件夹在“www”下的“static/img”,相对路径就是“/static/img/”,直接粘贴到uploadPath里就行,绝对不会错。

  • toolBar(工具栏):把用不到的按钮“藏起来”
  • 默认的kindSoft工具栏有“全屏”“代码视图”“表格”这些按钮,如果你是写日常文章、博客的,这些按钮根本用不上,反而占位置,有时候还会误点到“代码视图”,把文章搞乱。我帮小夏调的时候,她就说“每次想点图片按钮,都要跳过全屏按钮,太麻烦了”。

    其实改工具栏超简单,只需要把toolBar的参数改成你常用的按钮名称就行。比如小夏常用的功能是加粗、斜体、加链接、插图片、发表情,我就把toolBar改成了“bold,italic,link,image,emotion”——每个按钮用逗号分开,别加空格,不然编辑器识别不了。改完后,工具栏一下子清爽了,小夏点按钮的速度都变快了,还说“早知道能删按钮,我就不会嫌编辑器麻烦了”。

    为什么要精简工具栏?美国UX设计公司Nielsen Norman Group做过研究,“界面上的元素越多,用户做出决策的时间越长”——比如你想加粗文字,视线要在10个按钮里找“bold”,肯定比在5个按钮里找慢。所以把没用的按钮删掉,不是“折腾”,是帮你节省写作时间,毕竟写文章最重要的是内容,不是摆弄编辑器的按钮。

  • imageWaterMark(图片水印):3个参数搞定自动加水印
  • 很多人怕图片被别人盗用,想加水印,但不知道怎么设——其实kindSoft的图片水印只需要填3个参数:waterMarkText(水印文字)、waterMarkPosition(水印位置)、waterMarkSize(水印字号)。

    我帮小夏设的时候,waterMarkText填了“小夏的美食日记”(她博客的名字),waterMarkPosition选了“bottom-right”(右下角),waterMarkSize填了“14”(字号14)。填的时候要注意,waterMarkPosition的可选值就四个:top-left(左上角)、top-right(右上角)、bottom-left(左下角)、bottom-right(右下角),别自己乱拼“right-bottom”,编辑器不认识。

    小夏加了水印后,有次发现有人盗了她的“红烧肉”图片,结果图片右下角带着她的博客名,对方反而过来求授权——这就是水印的作用,既保护版权,又能帮你引流。要是你想加图片水印(比如logo),可以把waterMarkImage参数填上logo的路径,比如“/static/logo.png”,效果比文字水印更明显,但要注意logo别太大,不然会挡住图片主体。

    必调的2个实用参数:让编辑器更“顺手”

    基础参数搞懂后,再调两个“提升幸福感”的实用参数,你的编辑器就能彻底变成“自己的工具”了。

  • autoSave(自动保存):再也不怕写一半断电
  • 我之前有次写一篇关于“夏日冰饮”的长文,写了2小时,没开自动保存,结果电脑突然死机——等重启后,编辑器里一片空白,我当时差点把电脑砸了。从那以后,我调任何编辑器都会先开自动保存。

    kindSoft的自动保存需要两个参数配合:autoSave设为“true”(开启),autoSaveInterval设为“60”(每60秒保存一次)。autoSaveInterval的单位是,别填成“1”(那会每秒保存一次,卡得要命),也别填成“300”(5分钟保存一次,万一死机还是会丢内容)——60秒是我试了好几次的“黄金时间”,既不会太频繁卡编辑器,又能保证丢失的内容不超过1分钟。

    小夏开了自动保存后,有次写着写着电脑突然卡了,重启后打开编辑器,发现内容居然还在,她拍着胸口说:“这个功能太救急了,要是没开,我刚写的‘芒果冰沙’食谱就没了。”其实自动保存的原理很简单,它把内容存在你浏览器的localStorage里(就是浏览器自带的“小仓库”),不会占用服务器空间——MDN Web Docs解释过,“localStorage适合保存临时的用户数据,不会随着页面刷新消失”,所以你完全不用担心会给网站添负担。

  • pasteFilter(粘贴过滤):避免复制的内容带“脏代码”
  •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:复制别人的文章或者食谱,粘贴到kindSoft里,结果带了一堆乱七八糟的CSS样式,比如“font-size:14px;color:#333;line-height:1.5;”,删都删不完?我之前复制一篇“柠檬鸡爪”的食谱,粘贴后文章里全是这样的代码,我花了20分钟才删干净,当时气得想把编辑器关掉。

    后来我发现kindSoft有个“pasteFilter”(粘贴过滤)参数,把它改成“all”,就能过滤所有粘贴进来的样式,只保留纯文本。改完后,我再复制内容进去,都是干净的文字,省了好多删代码的时间。小夏试了后说:“原来复制粘贴也能这么省心,我之前复制别人的食材清单,总带着斜体样式,现在终于不用手动改了。”

    为什么要开粘贴过滤?除了省心,还有安全问题——W3C组织曾在《富文本编辑器安全指南》里 “开启粘贴过滤功能,避免恶意代码注入”。比如你复制的内容里藏着一段JS代码,没过滤的话,粘贴到编辑器里可能会攻击你的网站。虽然这种情况很少见,但防患于未然总没错,毕竟安全比什么都重要。

    下面这个表格是我整理的新手常用参数汇总,你直接照里面的推荐值填,90%的情况都能用:

    参数名称 作用 新手推荐值 注意事项
    uploadPath 设置图片/文件上传路径 /static/img/ 末尾斜杠别漏,路径对应网站根目录
    toolBar 自定义工具栏按钮 bold,italic,link,image,emotion 按钮用逗号分隔,不加空格
    autoSave 开启自动保存功能 true 配合autoSaveInterval(推荐60秒)使用
    pasteFilter 过滤粘贴内容的样式 all 避免复制内容带脏代码
    imageWaterMark 设置图片水印 waterMarkText=你的博客名;waterMarkPosition=bottom-right;waterMarkSize=14 参数用分号分隔,位置选右下角更合理

    表格里的推荐值都是我试了好几次的“最优解”,你直接填进去,90%的情况都能用。如果你的网站有特殊需求,比如需要上传视频,可以再加个“video”按钮到toolBar里,或者把autoSaveInterval改成30秒——根据自己的习惯调整就行,不用完全照搬我的。

    对了,还有个小技巧:改完参数后,一定要点“保存配置”,然后刷新编辑器页面,不然参数不会生效。我之前帮小夏改的时候,她忘了点保存,结果调了半天没变化,还以为我教错了——所以别嫌麻烦,改完一定要保存!

    你按这些方法调完,要是还有不懂的参数,比如“emotionPath”(表情文件路径)或者“fileSizeLimit”(文件大小限制),可以在评论区问我,我帮你解答。对了,小夏调完后,写文章的速度比之前快了30%,你试了之后也欢迎回来告诉我效果呀!


    我猜你肯定试过想给kindSoft工具栏的按钮“换个名字”吧?比如把“bold”改成“我的加粗”,或者把“image”换成“插图片”——我之前帮做美妆博客的小琳调编辑器时,她就盯着工具栏的英文按钮皱眉头:“这‘bold’看着怪麻烦的,改个中文多好记?”结果她把“bold”改成“我的加粗按钮”,点保存刷新后,工具栏里的加粗按钮直接不见了,她急得发消息问我:“我是不是把编辑器搞坏了?”

    其实真不是你搞坏了,是kindSoft的工具栏按钮根本“不认”自定义名称——这些按钮名字都是编辑器“天生认识的暗号”,就像你手机里的“微信”图标点开会跳转到微信,“支付宝”图标对应支付宝,要是你把“微信”图标改成“聊天软件”,手机就不知道这图标该打开什么APP了。kindSoft里的“bold”就是加粗功能的“暗号”,“link”是加链接的“暗号”,“image”是插图片的“暗号”,你要是自己编个名字,编辑器根本“听不懂”,自然就不显示按钮了。我后来让小琳去kindSoft官网找了份“工具栏按钮列表”,里面列了所有能用到的关键词,她挑了bold(加粗)、italic(斜体)、link(加链接)、image(插图片)、emotion(发表情)这几个常用的,直接复制到toolBar参数里,工具栏一下子就恢复正常了——她后来跟我说:“原来不是要改名字,是要找对‘暗号’啊,早知道直接找列表就行,省得瞎折腾。”

    其实用熟了这些英文关键词反而比中文方便,比如你想加粗文字,看到“bold”直接点就行,不用反应“我的加粗按钮”在哪——毕竟就几个简单的单词,记个两三次就忘不了了。要是你实在记不住,把按钮列表存到电脑桌面,调的时候翻开看一眼,比自己瞎改名字靠谱多了。


    uploadPath末尾的斜杠可以省略吗?

    不能省略。uploadPath的路径是相对于网站根目录的,末尾的斜杠用于标识“目标文件夹”,若省略,图片会直接存为根目录下的“文件”(而非文件夹),导致文章无法调用。例如填“/static/img”(无斜杠),图片会变成www/static/img文件;填“/static/img/”(有斜杠),图片才会存入www/static/img文件夹,确保文章能正常加载。

    toolBar里的按钮名称可以自定义吗?

    不能自定义名称。toolBar的按钮需使用kindSoft预设的关键词(如bold=加粗、link=链接、image=图片),若自行编写名称(如“我的加粗按钮”),编辑器无法识别,会导致按钮不显示。 参考kindSoft官方文档的“工具栏按钮列表”,挑选常用功能组合即可。

    autoSaveInterval设为多少秒最合理?

    推荐设为60秒(1分钟)。这个时间是“平衡值”:太短(如10秒)会频繁触发保存,导致编辑器卡顿;太长(如300秒,即5分钟)则可能因突发情况(如死机、断网)丢失较多内容。60秒既能保证及时保存,又不会影响编辑流畅度。

    pasteFilter设为all后,还能保留部分样式吗?

    不能。当pasteFilter设为“all”时,会过滤所有粘贴内容的样式(如字体颜色、行高、表格格式),仅保留纯文本。若需保留少量基础样式(如加粗、斜体),可将其设为“simple”模式,但会保留通用样式;若追求内容干净无冗余代码(避免影响SEO), 继续用“all”模式。

    改完参数后没效果,问题出在哪里?

    最常见的两个原因:①未保存配置——改完参数后需点击后台“保存配置”按钮(或类似选项),否则参数不会生效;②未刷新页面——保存后需刷新编辑器页面(或重新打开),新参数才会加载。若仍无效,可检查参数格式(如逗号、分号是否正确),或清空浏览器缓存后重试。

    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mayiym.com/46662.html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    0
    显示验证码
    没有账号?注册  忘记密码?

   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

    微信扫一扫关注
    如已关注,请回复“登录”二字获取验证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