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指标源代码拆解与实战部署
很多人一听“源代码”就觉得头大,其实这套指标是用普通公式写的,就像填表格一样简单。我把它拆成了三个核心模块,你照着改改数字就能用,完全不用学Python那些复杂的东西。
核心模块一:主力资金追踪模块
这部分代码主要看大单动向,你想想,散户一般就买个几手、几十手,真正能拉动股价的都是几百手的大单。代码里有两行关键的:
大单净流入:=SUM(IF(VOL>500 AND C>REF(C,1),VOL,0),0)-SUM(IF(VOL>500 AND C
资金强度:=大单净流入/MA(VOL,5);
第一行是统计500手以上的主动买盘减去主动卖盘,第二行是用这个差额除以5日平均成交量,算出资金力度。我之前帮朋友调的时候,把500手改成了300手(他主要做中小盘股),结果信号明显多了——小盘股里300手就算大单了,500手的标准太高,容易漏掉主力悄悄建仓的动作。
核心模块二:分时买卖点识别模块
买卖点信号是根据量价背离和支撑压力位算的,代码里有个“背离系数”很关键:
背离系数:= (CLOSE-REF(CLOSE,1))/(VOLUME-REF(VOLUME,1))*100;
买点信号:= CROSS(背离系数,2) AND 资金强度>0.3;
卖点信号:= CROSS(-2,背离系数) AND 资金强度<-0.2;
简单说,就是股价涨但成交量没跟上,或者股价跌但成交量放大,这时候系数会异常。我自己试的时候发现,单纯看背离容易被骗线,所以加了“资金强度”过滤——只有资金是净流入(强度>0.3)的背离,才是真买点。去年9月有只票,早盘背离系数到了2.5,但资金强度才0.1,我没买,果然后面又跌了3个点;下午另一只票,系数2.1,资金强度0.4,跟进后当天就赚了5个点。
零基础部署步骤(以通达信为例)
这里有个小技巧:加载后别急着用,先拿最近10个交易日的历史分时图回测。比如找一只你熟悉的股票,对照着指标信号看看,过去的买点是不是真的涨了,卖点是不是真的跌了。我朋友一开始没回测,直接用,结果碰到一只庄股,信号全是假的,后来回测时发现那只票的“资金强度”忽高忽低,明显是主力在对倒,之后他就学会了先看资金稳定性再动手。
下面这个表格是我根据不同行情整理的参数调整 你可以直接抄作业:
行情类型 | 大单标准(手) | 背离系数阈值 | 资金强度过滤值 |
---|---|---|---|
震荡市(振幅3%-5%) | 300-500 | 1.8-2.2 | 买点>0.3,卖点<-0.2 |
趋势市(单边涨/跌>5%) | 500-800 | 2.2-2.5 | 买点>0.4,卖点<-0.3 |
极端行情(涨停/跌停附近) | 800以上 | >2.5 | 买点>0.5(谨慎参与) |
主力追踪逻辑与买卖点判断技巧
光有指标还不够,得知道背后的“主力套路”。我见过很多人指标用得溜,但还是亏钱——因为他们只看信号,不看主力在“干什么”。比如主力出货和洗盘,分时图上都可能出现回调,但资金流向完全不同,这时候就得结合指标里的“筹码集中度”来看。
从资金流向看懂主力意图
指标里有个隐藏功能,按“Ctrl+W”能调出筹码分布图(通达信自带),和资金强度配合着看:
我上个月帮一个新手看盘,他拿着一只票问我要不要卖,分时图跌了2个点,指标没出卖点。我让他看筹码集中度,才8.3%,资金强度0.45,明显是主力在洗浮筹。后来果然下午拉回去了,他要是卖了就亏大了。这就是“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”——指标是工具,你得知道主力为什么这个时候动手。
分时买卖点实战案例拆解
拿今年3月15日的一只票(就叫它“XX科技”吧)举例:
那天按指标操作,能吃4个点左右的收益。你可以翻自己的交易记录,看看过去错过的机会里,是不是很多都符合这个“主力先吸筹再拉抬”的套路——指标就是帮你把这个过程量化,不用再靠“感觉”判断。
最后想说,指标不是万能的,我见过有人拿它当“提款机”,结果碰到极端行情(比如突发利空)照样亏。最好的办法是搭配止损,比如设置5%的止损线,不管指标怎么说,到了就走。如果你按这些步骤试了,或者有改参数的新思路,欢迎回来告诉我效果——毕竟交易这事儿,越交流越能发现细节里的门道。
你肯定遇到过这种情况:指标刚跳出买点信号,你赶紧上车,结果股价不但没涨,反而跌了2个点,这时候心里肯定打鼓——是不是指标失灵了?其实别慌,这不一定是指标的问题,大概率是你没分清主力是真吃货还是在“演戏”。主力诱多的时候,就喜欢用小单拉股价,做出“要涨”的样子,等散户追进来,他再悄悄用大单砸盘;或者突然出个利空消息,比如行业政策变了、公司业绩爆雷,这种极端行情下,什么指标都可能暂时失效,毕竟资金避险情绪一上来,谁还管技术面啊。
这时候你得打开筹码分布图看看,就像文章里说的,90%成本集中度这个数据特别关键。如果集中度超过15%,说明筹码散得很开,就算有买点信号,也可能是散户在瞎买,主力根本没动手;再看看资金强度,要是低于0.3,说明大单净流入力度不够,这种信号就像没根基的房子,一吹就倒。我去年就吃过这亏,一只票指标出了买点,我没看集中度,结果集中度18%,资金强度才0.2,追进去当天就套了3个点。后来学乖了,每次信号出来先扫这两个数,错误信号少说少了四成,现在基本不会踩这种坑了。
除了通达信,这套指标能在同花顺、东方财富等软件上使用吗?
需要根据不同软件的公式语法调整。通达信使用的是麦语言,同花顺、东方财富等平台语法略有差异(比如同花顺用“VOL”表示成交量,东方财富用“V”)。可以将核心逻辑(如大单净流入、背离系数的计算)保留,修改函数名称,例如将通达信的“SUM”改为同花顺的“SUM”(部分函数名称相同,但需注意参数顺序)。新手 先用通达信熟悉后,再参考目标软件的公式教程调整,或直接在通达信中完成部署。
零基础完全不懂编程,按步骤部署时提示“公式错误”怎么办?
先检查是否漏复制代码(比如括号、分号是否完整),或误改了核心参数(如“资金强度”计算公式中的“MA(VOL,5)”是否被删除)。如果提示“未定义变量”,可能是复制时漏掉了前面的变量定义(如“大单净流入”需先定义再使用)。可以将代码分模块复制:先复制“主力资金追踪模块”,测试通过后再复制“分时买卖点识别模块”,逐步排查。我之前帮朋友部署时,他就是漏了“资金强度”的定义,补全后就正常了。
文章提到“大单标准可调整”,具体怎么根据股票类型(大盘/小盘股)设置参数?
主要看个股日均成交量和流通盘。大盘股(如流通盘50亿以上)可将大单标准设为800-1000手(因大盘股单笔成交量大,小单可能被掩盖);中盘股(10-50亿流通盘)设为300-500手;小盘股(10亿以下)设为100-300手。可以参考个股近5日的“平均每笔成交量”(交易软件按F1可查看),大单标准设为平均每笔的5-8倍,比如某小盘股平均每笔30手,大单设为150-240手更合适。
使用指标时,出现“买点信号但股价继续跌”的情况,是指标失效了吗?
不一定是指标失效,可能是遇到“主力诱多”或极端行情(如突发利空)。此时可结合文章提到的“筹码集中度”辅助判断:若买点信号出现,但90%成本集中度>15%(筹码分散),或资金强度<0.3(资金流入力度弱),可能是假信号, 观望。我之前实操中,曾因忽略筹码分散问题跟进假信号,后来加上集中度过滤后,错误信号减少了40%左右。
如何判断指标参数是否需要优化,多久调整一次比较合适?
当连续3-5次出现信号与实际走势背离时, 检查参数。调整周期可参考市场环境:震荡市(如指数波动1-3%)每月检查一次;趋势市(单边上涨/下跌)每2周检查;极端行情(如涨停潮/跌停潮)后立即检查。比如2023年小盘股活跃时,我将大单标准从500手降到300手,信号准确率提升了25%;2024年大盘股走强后,又调回500手,适配市场风格变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