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有分类
  • 所有分类
  • 游戏源码
  • 网站源码
  • 单机游戏
  • 游戏素材
  • 搭建教程
  • 精品工具

网络安全必看|带你理解SQL注入|XSS|CORS攻击原理与防范

网络安全必看|带你理解SQL注入|XSS|CORS攻击原理与防范 一

文章目录CloseOpen

其实这三种攻击原理说复杂也不复杂。SQL注入就像给数据库“下套”,黑客把恶意SQL代码藏在输入框里,比如在搜索框输个“’ OR ‘1’=’1”,如果网站没过滤,数据库就可能执行这段代码,把表里的数据全吐出来,严重的甚至能删库、改密码。XSS更“鸡贼”,它专挑网页的输入框、评论区下手,注入一段JavaScript脚本,等你打开页面,脚本就悄悄运行,偷你的Cookie、模拟点击,之前某社交平台就出过XSS漏洞,有用户被盗号发广告,就是因为评论区没过滤标签。CORS攻击则是利用跨域资源共享的“漏洞”,如果网站的CORS配置太宽松,允许所有域名访问,恶意网站就能偷偷调用你的API接口,把用户的支付记录、个人资料这些敏感数据“顺”走。

这些攻击真不是遥不可及,你刷短视频时看到的“某某网站数据泄露”新闻,很多就是这三种攻击搞的鬼。去年某知名论坛被爆用户密码泄露,事后调查就是因为用了老旧的CMS系统,存在XSS漏洞,黑客注入脚本后批量获取了用户Cookie。所以不管你是程序员还是普通用户,了解这些攻击怎么回事都很有必要——程序员能提前堵漏洞,普通用户也能知道哪些操作可能有风险,比如别随便点不明链接、输入信息时多留个心眼。

这篇文章就想把这三种攻击掰开揉碎了讲:用大白话解释SQL注入怎么“骗”数据库、XSS脚本怎么“藏”在网页里、CORS配置错在哪儿;再结合几个真实案例,比如某电商网站因SQL注入损失百万订单、某政务平台XSS漏洞导致用户信息被篡改;最后给你一套“防身术”,像SQL注入怎么用参数化查询防御、XSS怎么过滤输入输出、CORS怎么正确配置白名单,都是我自己帮客户做安全加固时亲测有效的方法。看完你就知道,这些攻击虽然“狡猾”,但只要摸透原理、做好防护,完全能把风险降到最低。


平时上网时,咱们总能刷到各种“点链接领福利”“快递异常点此处理”的消息,这些链接十有八九藏着坑——很多XSS攻击就是通过这种不明链接传播的,点进去可能就中了脚本的招。我表妹之前就差点上当,收到条“账户异地登录”的短信,点了链接后跳转到个仿冒的登录页,还好她留了个心眼没输密码,后来一查,那个页面就藏着XSS脚本,专门偷输入的账号密码。所以遇到这种短信、朋友圈里的非官方链接,最好先去官网核实,别图方便直接点,尤其是带“紧急”“限时”字眼的,更得多个心眼。

浏览器这块也得注意,别总嫌更新麻烦——现在Chrome、Edge这些主流浏览器,早就自带XSS过滤功能了,比如Chrome的“安全浏览”模式,能自动拦截大部分含恶意脚本的页面。我爸的旧电脑之前用的还是三年前的IE浏览器,有次逛论坛点了个评论区的链接,直接弹出个“中奖”弹窗关不掉,后来用杀毒软件一查,就是中了XSS攻击,因为老浏览器的安全补丁没更新,漏洞早就被黑客盯上了。所以平时记得让浏览器自动更新,遇到弹窗别慌,直接按Ctrl+Shift+Delete清理缓存和Cookie,大部分临时脚本都会失效。

还有个容易忽略的习惯:在公共电脑(比如网吧、图书馆的电脑)登录网站后,走之前一定要手动退出账号,最好再关闭所有浏览器窗口。之前公司前台的电脑没设自动退出,有同事用它登录过购物网站,结果被后面的人点开页面,因为Cookie还在有效期,直接看到了订单记录——这就是XSS攻击可能利用的“漏洞”,虽然不是主动注入脚本,但没及时退出等于给了别人可乘之机。要是自己的手机、电脑,也 定期在浏览器设置里清理Cookie,尤其是那些不常用的网站,减少被盗用的风险。

逛论坛、看视频时,要是发现某个网站的评论区老出现奇怪的乱码,比如夹杂着“”“alert(1)”这种代码,或者点开页面后突然弹出广告、自动跳转,十有八九是网站存在XSS漏洞了。这时候别好奇去试那些代码,赶紧关掉页面,最好顺手在浏览器右上角的“设置-安全”里,把这个网站加入“不信任网站”列表。之前我常逛的一个技术论坛就出过这问题,评论区有人发了带XSS脚本的回复,点开就自动关注某个账号,后来管理员紧急删帖修复,才没造成大影响。遇到这种情况,也可以给网站客服发消息提醒,比如“你们评论区好像有奇怪代码,可能需要检查下安全设置”,既帮了网站,也等于帮自己和其他用户避坑。


如何判断网站可能存在SQL注入或XSS漏洞?

普通用户可通过简单测试初步判断:在搜索框、登录框等输入区域尝试输入特殊字符(如单引号’、尖括号),若页面报错或异常显示(如数据库错误信息、弹出窗口),可能存在漏洞。开发者可通过查看网页源码,若发现用户输入内容未经转义直接显示(如评论区出现标签),需警惕XSS风险。专业检测 使用OWASP ZAP等工具扫描。

普通用户日常上网时,如何避免成为XSS或CORS攻击的目标?

首先避免点击不明链接或在非官方渠道输入敏感信息(如银行卡号、密码);其次尽量使用最新版浏览器,现代浏览器(如Chrome、Firefox)自带XSS过滤功能; 登录网站后及时退出,减少Cookie被盗用风险;若发现某网站评论区频繁出现奇怪代码或弹窗, 暂停使用并提醒网站管理员检查。

开发者防御这三种攻击,最关键的措施分别是什么?

防御SQL注入需严格使用参数化查询(如PreparedStatement),避免直接拼接SQL语句;防御XSS要对所有用户输入进行过滤(如转义、&等特殊字符),同时限制输出内容的HTML权限(如使用CSP策略);防御CORS攻击需正确配置Access-Control-Allow-Origin,仅允许可信域名(如公司官网域名),避免使用”*”通配符。

网站已经上线,如何定期检测是否存在这些安全漏洞?

每月进行一次自动化扫描(使用OWASP ZAP、Burp Suite等工具),重点检测输入验证机制、CORS配置、数据库查询逻辑;每季度进行人工代码审计,特别是登录、支付等高风险模块;同时关注安全社区(如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https://www.cnvd.org.cn/)发布的最新漏洞情报,及时更新依赖库(如修复老旧CMS系统的已知漏洞)。

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mayiym.com/43163.html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0
显示验证码
没有账号?注册  忘记密码?

社交账号快速登录

微信扫一扫关注
如已关注,请回复“登录”二字获取验证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