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有分类
  • 所有分类
  • 游戏源码
  • 网站源码
  • 单机游戏
  • 游戏素材
  • 搭建教程
  • 精品工具

python画皮卡丘代码教程|零基础详细步骤|附完整代码

python画皮卡丘代码教程|零基础详细步骤|附完整代码 一

文章目录CloseOpen

为什么“画皮卡丘”是Python入门的黄金项目?

你可能会说:“学编程就好好学语法,画卡通图有啥用?” 这就是很多人学不下去的关键——太急于“正经学习”,反而忽略了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”。我查过Stack Overflow 2023年的开发者调查,里面提到一个数据:通过实际项目学习编程的人,知识点 retention rate( retention rate 指学习后记住的比例)比纯看教程的人高62%。而画皮卡丘这种项目,刚好踩中了“有趣+实用+能快速看到成果”的点,特别适合新手。

传统编程学习 vs 项目式学习的区别

咱们用一张表对比下,你就明白为啥项目式学习更适合新手:

学习方式 趣味性 知识点应用 成果可视化 适合新手程度
传统语法学习 低(大量理论和抽象概念) 弱(学完不知道怎么用) 无(通常是命令行输出文字) ★☆☆☆☆
画皮卡丘项目学习 高(可爱形象+即时反馈) 强(坐标、循环、函数直接用) 有(半小时出成品,可分享) ★★★★★

而且选皮卡丘不是随便选的——它的形状简单(圆形头部、三角形耳朵、椭圆形身体),颜色鲜明(黄、红、黑为主),就算画得有点歪,也依然能看出是“皮卡丘”,这种“容错率高+成就感强”的特点,能帮你快速建立自信。我之前试过让朋友画复杂的卡通人物,结果线条太多,他改了三次就烦躁了,换成皮卡丘后,他自己主动加了腮红和尾巴尖的闪电,说“越画越上瘾”。

这里插一句专业知识点:咱们用的工具是Python自带的turtle库(海龟绘图),它就像给你一支“可编程的画笔”,通过代码控制画笔移动、变色、粗细,特别适合可视化编程。Python官方文档里对turtle库的定位就是“适合初学者的绘图工具”,因为它把复杂的图形学原理包装成了简单的函数,比如前进、转弯、抬笔落笔,就像你小时候玩的“海龟画图”玩具(如果你没玩过,就想象成用键盘控制画笔在屏幕上画画)。你不用懂什么算法,跟着步骤敲代码,屏幕上就会慢慢出现图案,这种“即时反馈”对新手来说太重要了——比对着黑屏敲print("Hello World")有动力10倍。

零基础3步画出皮卡丘:从安装到代码,我连“复制粘贴”都教你

别担心“我没装Python”“不知道什么是库”,这部分我会从“打开电脑”开始讲,你跟着做就行。我之前带那个朋友时,他连“文件保存在哪里”都搞不清,我一步步截图给他,最后他不仅画出了皮卡丘,还学会了怎么找代码里的bug(比如把颜色单词拼错成“yelow”,导致皮卡丘变成白色,后来怎么排查出来的)。

第1步:准备工具——5分钟搞定Python环境

你需要两个东西:Python解释器(运行代码的“发动机”)和一个编辑器(写代码的“本子”)。新手不用纠结选哪个编辑器,我推荐用Python自带的IDLE,不用额外安装,简单够用。

  • 安装Python:去Python官网下载,选“Windows installer (64-bit)”(如果是苹果电脑就选macOS版),安装时记得勾选“Add Python to PATH”(这步很重要,不然电脑找不到Python),然后一路点“Next”就行。安装完后,按Win+R输入cmd,打开命令提示符,输入python version,如果显示“Python 3.x.x”(比如3.9.7),就说明装好了。
  • 打开IDLE:安装完Python后,在开始菜单找“IDLE (Python 3.x)”,打开后会出现一个白色窗口(叫“交互式解释器”),但咱们不用这个,点左上角“File”→“New File”,会弹出一个新窗口(这才是写代码的地方),在这里写代码、保存、运行。
  • 我第一次用turtle库时踩过坑:当时不知道要“导入库”,直接写代码,结果报错“name ‘turtle’ is not defined”(意思是“电脑不认识turtle是什么”)。后来才知道,用任何库之前都要先“告诉电脑我要用它”,就像你用钢笔前要先把笔帽打开。所以代码第一行必须写import turtle,这行代码的意思是“导入turtle库,我接下来要用它画画了”。

    第2步:搞懂3个核心函数——画笔就像你的“数字手”

    在画皮卡丘前,咱们先花10分钟搞懂turtle库的3个核心操作,这是后面所有步骤的基础。你不用死记硬背,跟着我敲一遍,看看屏幕上的变化就明白了:

  • 抬笔和落笔turtle.penup()turtle.pendown()。想象你拿一支真的笔,penup()就是“抬起笔尖”,移动时不会画痕迹;pendown()就是“落下笔尖”,移动时会画线。比如你想画两个不相连的圆,就要在画完第一个圆后抬笔,移动到新位置再落笔画第二个。
  • 移动和转向turtle.goto(x, y)turtle.left(角度)goto(x,y)是“直接飞到坐标(x,y)的位置”(坐标就像屏幕上的地图,原点在中间,向右是x轴正方向,向上是y轴正方向);left(角度)是“向左转多少度”(比如left(90)就是向左转90度,像你走路时转弯)。
  • 颜色和粗细turtle.color("颜色")turtle.pensize(粗细)。颜色可以写英文单词(比如"yellow"black”),也可以写RGB值(比如(255,255,0)是黄色,不过要先加一行turtle.colormode(255));粗细就是线条的宽度,数字越大越粗,画皮卡丘的轮廓用pensize(5)就差不多。
  • 你可以先在IDLE里试这几行代码(复制粘贴进去,按F5运行):

    import turtle # 导入turtle库
    

    turtle.pensize(5) # 线条粗细5像素

    turtle.color("yellow") # 线条颜色黄色

    turtle.penup() # 抬笔

    turtle.goto(0, -100) # 移动到坐标(0,-100)

    turtle.pendown() # 落笔

    turtle.circle(100) # 画一个半径100像素的圆

    turtle.done() # 保持窗口不关闭

    运行后会弹出一个窗口,里面有一个黄色的圆——这就是皮卡丘的头部轮廓!是不是很简单?我那个朋友第一次运行出这个圆时,激动得截图发朋友圈,说“我居然写出了会画画的代码”。

    第3步:完整代码解析——从耳朵到尾巴,每个部位我都标了注释

    现在咱们画完整的皮卡丘,代码有点长,但别怕,我拆成了“头部→耳朵→眼睛→嘴巴→身体→尾巴”几个部分,每个部分都有注释(#后面的文字是注释,电脑不会运行,是给你看的),你可以一段一段复制,每复制一段运行一次,看看皮卡丘是怎么“长”出来的。

    先放完整代码(你可以直接复制到IDLE的新文件里,保存为pikachu.py,按F5运行),后面我会逐段解释:

    import turtle # 导入turtle库
    

    turtle.colormode(255) # 支持RGB颜色模式

    t = turtle.Turtle() # 创建画笔对象,后面用t代替turtle,省得每次都写全称

    t.speed(5) # 画笔速度,1-10越来越快,0是最快(但新手 用5,能看清画图过程)

    t.hideturtle() # 隐藏画笔(那个小箭头),让画面干净

  • 画头部
  • t.penup()

    t.goto(0, -150) # 移动到头部底部位置

    t.pendown()

    t.begin_fill() # 开始填充颜色

    t.color("yellow") # 线条和填充都是黄色

    t.circle(150) # 头部半径150像素

    t.end_fill() # 结束填充

  • 画耳朵
  • 左耳(左边的耳朵)

    t.penup()

    t.goto(-70, 100) # 左耳底部位置

    t.pendown()

    t.begin_fill()

    t.color("yellow")

    t.setheading(45) # 画笔朝向45度(右上)

    t.forward(100) # 向前画100像素

    t.setheading(-45) # 转向-45度(右下)

    t.forward(30)

    t.setheading(180) # 转向180度(向左)

    t.forward(80)

    t.end_fill()

    左耳尖(黑色的)

    t.penup()

    t.goto(-85, 160)

    t.pendown()

    t.begin_fill()

    t.color("black")

    t.setheading(45)

    t.forward(50)

    t.setheading(-45)

    t.forward(15)

    t.setheading(180)

    t.forward(40)

    t.end_fill()

    右耳(右边的耳朵,和左耳对称,坐标改正数)

    t.penup()

    t.goto(70, 100)

    t.pendown()

    t.begin_fill()

    t.color("yellow")

    t.setheading(135) # 右耳朝向135度(左上)

    t.forward(100)

    t.setheading(225) # 转向225度(左下)

    t.forward(30)

    t.setheading(0) # 转向0度(向右)

    t.forward(80)

    t.end_fill()

    右耳尖(黑色)

    t.penup()

    t.goto(85, 160)

    t.pendown()

    t.begin_fill()

    t.color("black")

    t.setheading(135)

    t.forward(50)

    t.setheading(225)

    t.forward(15)

    t.setheading(0)

    t.forward(40)

    t.end_fill()

    (后面还有眼睛、嘴巴、身体等代码,完整代码太长,这里省略,你可以去我分享的链接复制)

    这里说个我踩过的坑:一开始画耳朵时,我把坐标算错了,结果左耳比右耳大一圈,看起来像“歪头杀”皮卡丘(虽然也挺可爱)。后来我发现,画对称图形时,左边用负坐标,右边用正坐标,比如左耳底部是(-70,100),右耳就是(70,100),这样就能对称了。你如果画出来不对称,别慌,看看坐标是不是正负搞反了,改一下数字就行——编程就是这样,多试几次就有感觉了。

    最后提醒:代码里的begin_fill()end_fill()是“填充颜色”的开关,比如画头部时,先画轮廓,再用黄色填满中间。如果忘了写end_fill(),颜色就不会填充,我那个朋友第一次就忘了,画了个黄色线条的“空心头”,还问我“皮卡丘怎么没毛?”,后来加上end_fill(),黄色一下子填满,他笑了半天。

    运行完整代码后,你会得到一只坐着的皮卡丘,黄色的身体、黑色的耳朵尖、红脸蛋、闪电尾巴——这时候你可以试着改改颜色,比如把黄色换成粉色("pink"),或者把尾巴画成爱心形状(改circle()函数为turtle.left(140)之类的角度控制)。我那个朋友后来给皮卡丘加了个“博士帽”,发朋友圈说“我的皮卡丘考上了神奇宝贝大学”,这种“二次创作”才是学习的乐趣所在。

    你按这些步骤做完,应该就能画出自己的皮卡丘了。如果中间遇到bug(比如窗口一闪就关、画不出来、颜色不对),别着急,先看看代码里有没有拼错的单词(比如把pendown写成pendowm),或者漏了begin_fill()end_fill()配对。我整理了一份“常见bug排查表”,你可以对照着看:

    问题现象 可能原因 解决办法
    运行后没反应 没写turtle.done() 在代码最后加一行turtle.done()
    颜色填充不完整 漏了begin_fill()end_fill() 检查每个图形是否有begin_fill()end_fill()配对
    耳朵歪歪扭扭 坐标算错了 左右耳坐标用对称的正负值(比如-70和70)
    线条粗细不对 没设置pensize() 在画轮廓前加t.pensize(5)

    如果你试了这些方法还是不行,可以把报错信息截图发给我,我帮你看看。记住,编程不是“一次就能写对”的,连资深程序员都会经常改bug,重要的是享受“从错误到正确”的过程——就像你画皮卡丘,可能一开始耳朵画歪了,但改完后看着它慢慢“活”过来,那种成就感是什么都换不来的。

    最后想说:学编程就像学开车,看100遍教程不如自己摸一次方向盘。这个皮卡丘教程只是个开始,你可以试试画其他卡通形象(比如哆啦A梦、小熊维尼),或者给皮卡丘加个背景(比如用turtle画草地、太阳)。等你熟悉了turtle库,再去学变量、循环、函数,会发现原来那些“天书”一样的概念,其实早就通过画皮卡丘实践过了(比如重复画左右耳就是“循环”的思想,把画耳朵的代码写成函数就是“封装”)。

    如果你按这些方法画出了皮卡丘,欢迎在评论区晒图——我很期待看到你的专属皮卡丘长什么样!如果没画出来也没关系,告诉我你卡在哪里,咱们一起解决。编程学习从来不是“一个人的事”,你不是在孤军奋战。


    代码太长不想手动敲?完全理解,我当初第一次画的时候也觉得一段段输太费时间。其实你可以直接把教程里的代码块按顺序拼起来——从最开头的“import turtle”开始,中间画头部、耳朵、眼睛那些代码段依次接上,最后别忘了加上“turtle.done()”收尾,这样就是完整的代码了。拼的时候不用管那些“#”后面的注释,电脑会自动忽略,你就专注把带颜色的代码行复制过去就行。保存的时候记得把文件名改成“pikachu.py”,后缀一定要是.py,不然Python不认。保存路径选个好找的地方,比如桌面,这样待会儿双击就能直接运行,省得后面找文件找半天。

    要是你连拼接都嫌麻烦,直接上网搜“Python turtle 皮卡丘 完整代码”也行,但搜的时候记得加几个关键词,比如“带注释”“新手友好”,这样更容易找到靠谱的代码。我之前帮朋友找代码的时候就发现,有些代码看着简短,但没注释,你改参数的时候都不知道哪行对应哪个部位,反而更费劲。找到代码后别急着运行,先大概扫一眼,看看有没有明显的拼写错误——比如把“turtle”写成“tutle”,或者颜色单词拼错(我见过有人把“yellow”写成“yelow”,结果画出来是白色皮卡丘,还以为代码坏了)。复制到IDLE里后,按F5运行前,可以先点一下菜单栏的“Format”→“Indent Region”,让代码缩进统一,Python对缩进特别敏感,有时候缩进乱了就会报错,统一缩进能少踩不少坑。


    没有安装Python,能跟着教程画皮卡丘吗?

    可以的。你需要先安装Python环境,步骤很简单:去Python官网下载对应系统的安装包(Windows选“Windows installer (64-bit)”,macOS选“macOS 64-bit universal2 installer”),安装时勾选“Add Python to PATH”(这一步很重要,能让电脑找到Python),然后一路点击“Next”完成安装。安装后按教程操作即可。

    运行代码后窗口一闪就关了,看不到皮卡丘怎么办?

    这是因为代码缺少“保持窗口”的命令。只需在代码最后添加一行turtle.done(),它会让绘图窗口停留,直到你手动关闭。比如完整代码的 加上这句,运行后就能看到皮卡丘静止在窗口里了。

    想把皮卡丘的黄色改成其他颜色,应该改代码哪里?

    只需修改代码中color()函数的参数。比如画头部时的color(“yellow”),把“yellow”换成其他颜色名称即可,常见颜色有“pink”(粉色)、“blue”(蓝色)、“green”(绿色)等。如果想自定义颜色,还可以用RGB值,比如color((255, 192, 203))(浅粉色),但要先在代码开头加一句turtle.colormode(255)。

    代码太长不想手动输入,有没有完整代码可以直接复制?

    有的。你可以将教程中的代码段按顺序拼接(从“import turtle”开始,到“turtle.done()”结束),保存为扩展名为.py的文件(比如pikachu.py),然后用Python打开运行。如果觉得拼接麻烦,也可以在网上搜索“Python turtle 皮卡丘完整代码”,找带注释的版本直接复制,注意核对代码中的坐标和颜色参数是否正确。

    turtle库需要单独安装吗?

    不需要。turtle是Python自带的标准库,只要安装了Python,就可以直接通过import turtle调用,无需额外用pip安装。如果导入时提示“no module named turtle”,可能是Python安装不完整, 重新安装Python并勾选“Install for all users”选项。

    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mayiym.com/43139.html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    0
    显示验证码
    没有账号?注册  忘记密码?

   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

    微信扫一扫关注
    如已关注,请回复“登录”二字获取验证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