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去年我帮隔壁学校的张老师处理过这事。她带3个年级的编程课,备课时光找素材就占了备课时间的40%,有次甚至因为用了带版权的图片,被平台警告。后来她试着用了套主题素材包,学生上课盯着屏幕的时间多了,提问也积极了,期末编程作品里,80%的学生都主动加了小火龙元素。所以今天想跟你好好聊聊:为什么编程教学非要有套好素材不可?以及这套“小火龙大冒险”素材具体怎么用,才能让你的课堂从“抽象代码”变成“冒险故事”。
为什么编程课的素材,比你想的更重要?
你可能觉得:“编程学的是逻辑,素材不过是锦上添花。”但我得说,对刚开始接触代码的孩子(尤其是8-15岁的初学者),“锦上添花”可能是“雪中送炭”。
先说个亲身经历。张老师之前教“循环结构”,用的是传统流程图:长方形框里写“重复执行”,箭头绕来绕去。学生问:“老师,这跟数学里的找规律有啥区别?”后来她换了个方法:用小火龙素材里的“寻宝场景”——小火龙要捡10颗宝石,每捡一颗说“宝石+1”,捡到第10颗说“宝箱打开啦”。她把代码写成“小火龙的行动指令”,学生突然就懂了:“哦!循环就是让小火龙一直做同一件事,直到完成任务!”那次课后,有个之前总走神的男生甚至画了张“小火龙循环打怪图”,贴在课本上。
这背后其实有认知科学的道理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理查德·迈耶在《多媒体学习》里提到:大脑处理图像的速度比文字快6万倍,而且图像能帮抽象概念“落地”。编程里的变量、函数、循环,对初学者来说就像“看不见的幽灵”,但当你说“变量是小火龙的背包,装着它收集的道具”,“函数是小火龙的技能卡,一调用就能放火焰弹”,孩子就突然“看见”代码了。
更实际的是,好素材能帮你省时间。张老师以前每周花8小时找素材,现在用这套分类好的素材包,10分钟就能搭好一节课的场景。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23年的报告里也提到:68%的编程教师认为,“主题化、成体系的素材”能让备课效率提升50%以上,而且学生课堂参与度平均提高27%(数据来源: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官网,已添加nofollow)。
这套“小火龙大冒险”素材,到底能帮你解决什么问题?
说了这么多“为什么”,该具体聊聊“是什么”了。这套素材是我前段时间帮张老师整理资源时发现的,当时她试用后直接把旧素材全删了,说“这才是编程课该有的样子”。
我特意数了数,里面光小火龙的角色立绘就有23个——开心的、思考的、写代码的(戴着小眼镜敲键盘,萌得我想截图当表情包),还有受伤的、升级的,对应编程里的“成功”“调试错误”“完成任务”等状态。场景图更全:从“新手村”(基础语法区)到“代码森林”(复杂逻辑区),甚至有“bug怪兽”(错误提示图)和“奖励宝箱”(成果展示图)。
最贴心的是按教学模块分好了文件夹:
你不用再纠结“讲变量时用哪个图,讲循环时换哪个风格”,整套素材画风统一(圆角卡通,柔和配色,不刺眼),学生看着有“连续剧”的代入感。
之前见过老师用截图当素材,结果学生凑近看:“老师,这小火龙的爪子怎么有锯齿?”这套素材全是300dpi高清图(印刷级分辨率),放大到A3海报都不糊。我特意用Windows“属性-详细信息”查过,每个文件都标着“无版权争议,可商用”——这点太重要了!张老师之前就是因为用了某平台的“免费素材”,结果是付费图,被索赔了2000块。现在她下载素材前都会像我教的:先看文件里的“授权说明.txt”,确认“个人/教育机构非商用”字样,再用“ TinEye”反向搜图,检查是否有版权声明(这步你也可以试试,超简单)。
其实这些素材能玩出更多花样。张老师最得意的“操作”是:
for i in range(5): print("前进")
,学生配文“小火龙在代码森林里走了5步,每步都喊‘冲呀’!” 素材只是工具,关键还得用对。 你下载后先按自己的教学大纲分类(比如1-3课用“新手村”素材,4-6课用“森林冒险”),避免一次堆太多图反而分散注意力。如果担心版权,记得保留素材包自带的“授权证书”(在压缩包的“版权说明”文件夹里),这是最稳妥的办法。
最后想跟你说,编程教学不该是“对着黑框框念代码”。就像张老师说的:“以前我总觉得‘教技术’最重要,后来发现,让孩子觉得‘代码能创造故事’,他们才会真正爱上编程。” 如果你也在找这样的素材,不妨试试这套“小火龙大冒险”—— 让小火龙陪着孩子写代码,总比让他们对着冰冷的屏幕发呆好,对吧?
对了,你平时备课时最头疼的素材问题是什么?是版权、画风,还是找不到对应知识点的图?欢迎在评论区告诉我,说不定下次就帮你挖到更实用的资源啦!
(素材下载前记得检查文件大小,全套约200MB, 用百度网盘或阿里云盘下载,速度更快哦~)
素材类型 | 数量 | 适用场景 | 特点 | |
---|---|---|---|---|
角色立绘 | 23个 | 代码注释、学生作品主角 | 多表情/动作,卡通风格 | |
场景插画 | 18个 | 课堂PPT背景、项目背景图 | 分模块对应知识点 | |
功能图标 | 45个 | 语法概念可视化(变量/循环) | 简洁易懂,关联性强 |
| 互动模板 | 12套 | 课堂游戏、成果展示 | 可编辑PSD/PNG格式 |
这套素材其实特别“百搭”,尤其适合8-15岁刚开始接触编程的孩子,不管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辅导,都能找到对应的用法。就拿课堂场景来说吧,基础语法课上你肯定讲过变量和函数吧?之前见过有老师把小火龙的“背包”图打印出来,让学生往里面贴“道具卡片”——“这个‘背包’就是变量,装着小火龙收集的金币、钥匙,想知道有多少金币,就‘调用’背包里的数字卡片,这就是函数的作用呀!”学生拿着卡片摆弄的时候,抽象的概念一下子就具体了。
算法逻辑课也能用得上,比如讲循环和条件判断,直接用素材里的“寻宝场景图”:小火龙站在岔路口,左边有3颗宝石,右边有5颗,代码里写“如果右边宝石多,就往右转”,这不就是条件判断吗?再让小火龙“重复捡宝石直到背包满”,循环的逻辑也跟着讲透了。到了项目实践课更有意思,学生可以用这些素材自己编故事,比如“小火龙要闯过5关才能救公主,每关都需要写不同的代码任务”,之前有个班级用这套素材做的期末项目,连隔壁班的老师都跑来问:“你们学生的程序怎么像动画片一样?”
除了正课,课外场景也用得上。家长在家辅导孩子写代码时,不用再对着屏幕干巴巴地念“for循环”,可以指着小火龙的“跑步图”说:“你看,这行代码就像让小火龙围着操场跑5圈,每跑一圈记个数,跑完5圈就停下来,这就是循环呀!”编程兴趣班的老师还能用素材做互动游戏,比如把“bug怪兽”图做成卡片,学生改对代码就能“打败怪兽”,收集小火龙贴纸当奖励,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。线上教学的话,用这些图装饰课件背景、互动按钮,学生盯着屏幕的时间都变长了,之前有老师反馈,用了素材后,线上课堂的走神率都降了不少呢。
如何下载这套“小火龙大冒险”素材图?
可通过教育资源平台或编程教学类公众号获取下载链接,部分网站会要求简单注册(如填写教师身份信息),但全程无付费环节。下载前 查看页面是否有“免费教育授权”标识,并保留下载凭证(如截图或邮件),方便后续核对版权信息。
素材是否支持商用或二次修改?
素材主要面向教育场景,个人和学校非商用完全免费,可用于课件制作、学生项目展示、教学工具装饰等。若需二次修改(如调整小火龙配色、添加学校LOGO),需确保不用于商业盈利,且修改后素材不可二次分发或售卖,避免侵权风险。
适合哪些编程教学场景使用?
覆盖8-15岁编程初学者的核心教学场景:基础语法课(用角色图讲解变量、函数)、算法逻辑课(用场景图演示循环、条件判断)、项目实践课(学生用素材创作“小火龙冒险”主题程序),也可用于家长辅导、编程兴趣班课件或线上教学的互动界面美化。
素材的格式和分辨率是多少?
主要包含PNG(透明背景图标/角色)和JPG(场景插画)格式,部分复杂元素提供PSD分层文件(方便修改)。所有素材分辨率均为300dpi(印刷级),单张图片尺寸多为800×600像素至2000×1500像素,放大后不失真,适合PPT、海报、学生作品打印等多场景使用。
下载后如何快速找到需要的素材?
素材包按“教学模块”分类打包,文件夹命名清晰,例如“01-角色立绘”“02-场景插画”“03-功能图标”“04-互动模板”,每个子文件夹内按“小火龙状态”“知识点对应”细分(如“循环场景”“变量背包”),可直接通过关键词搜索文件名(如输入“bug怪兽”快速定位错误提示图),无需逐个翻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