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从0到1:Python爬取源代码的实操步骤(附代码模板)
很多人觉得“爬代码”=“会编程”,其实入门真没那么难。就像开车不用懂发动机原理,你只要知道踩油门、刹车和方向盘怎么用就行。下面这套步骤,我把它拆成了“搭环境→写代码→调bug”三部分,每个环节都标了“新手必看”的注意点。
环境搭建:5分钟搞定Python和必要工具(零基础友好)
先别急着写代码,得把“工作台”搭好。我见过最夸张的新手,折腾2小时还在装Python,其实官网一步就能搞定。
第一步:下载Python(3分钟)
直接百度搜“Python官网”,点第一个带“official site”的链接(注意别点到广告)。到官网后选“Downloads”,Windows用户点“Windows”,macOS点“macOS”,下载最新版(现在是3.12.x)。安装时 一定要勾选“Add Python to PATH”——这步就像给你的工具贴地址标签,不然电脑找不到它在哪。我去年带的那个朋友第一次没勾,结果命令行输“python”没反应,折腾半小时才发现是这个问题。
第二步:安装“爬代码小助手”(2分钟)
Python本身是个空工具箱,我们需要装两个“小助手”:requests
(帮你向网站要数据)和beautifulsoup4
(帮你整理拿到的数据)。打开电脑的“命令提示符”(Windows按Win+R输cmd,macOS用终端),复制粘贴这行代码,按回车:
pip install requests beautifulsoup4
等它显示“Successfully installed”就搞定了。如果报错“pip不是内部命令”,回去检查第一步有没有勾“Add Python to PATH”——90%的新手问题都出在这。
3行代码爬取第一个网页:核心逻辑大白话解读
环境搭好后,咱们来写第一行代码。别紧张,这串代码比你手机解锁密码还简单,我一句句给你翻译成人话。
基础代码模板(直接抄)
:
import requests # 导入“敲门小助手”
url = "https://www.example.com" # 你想爬的网站地址(这里用示例网站练手)
response = requests.get(url) # 派小助手去敲门要内容
print(response.text) # 打印拿到的源代码
逐句解释
:
import requests
:就像你喊“小助手,出来干活!”,告诉Python“我要用这个工具”。 url = "..."
:把你想爬的网站地址写在这里,比如你想爬豆瓣电影页,就换成"https://movie.douban.com"
。新手 先用example.com
(这是国际标准测试网站,允许爬取)练手,成功后再换目标网站。 requests.get(url)
:小助手去敲网站的门,说“我想看看你的内容”。网站同意了会回一个“包裹”(response),里面就是源代码。 print(response.text)
:打开包裹,把里面的源代码打印出来。运行后你会看到一大串HTML代码,别慌,这就是网页的“骨架”——你在浏览器看到的文字、图片,都藏在这些代码里。 新手常踩的坑
:如果运行后显示“403 Forbidden”,不是你代码错了,是网站觉得“你不像真人”。这时候加一句“告诉网站你是谁”就行,在requests.get()
里加个“身份标签”:
headers = {"User-Agent": "Mozilla/5.0 (Windows NT 10.0; Win64; x64) AppleWebKit/537.36 (KHTML, like Gecko) Chrome/120.0.0.0 Safari/537.36"}
response = requests.get(url, headers=headers) # 带上身份标签再敲门
这个“User-Agent”你可以复制自己浏览器的:打开Chrome,按F12→点“Network”→刷新网页→点第一个请求→在右侧“Request Headers”里找“User-Agent”,复制过来就行。我带的学员里,80%的“403错误”都是这么解决的。
实战案例:爬取豆瓣电影页源代码(带完整注释模板)
光说不练假把式,咱们拿“豆瓣电影Top250”页面来实操(这个页面允许合理爬取,放心练)。下面是带注释的完整代码,你直接复制到记事本,保存为“爬豆瓣.py”(注意后缀是.py不是.txt),双击就能运行。
# 导入工具
import requests
设置目标网址和身份标签
url = "https://movie.douban.com/top250"
headers = {
"User-Agent": "Mozilla/5.0 (Windows NT 10.0; Win64; x64) AppleWebKit/537.36 (KHTML, like Gecko) Chrome/120.0.0.0 Safari/537.36" # 换成你自己的User-Agent
}
发送请求,获取源代码
response = requests.get(url, headers=headers)
检查是否成功(状态码200=成功,4xx=被拒绝,5xx=网站故障)
print("请求状态码:", response.status_code) # 新手必看:先确认状态码是不是200
保存源代码到本地(方便后续查看)
with open("豆瓣电影源代码.html", "w", encoding="utf-8") as f:
f.write(response.text)
print("源代码已保存到当前文件夹,文件名:豆瓣电影源代码.html")
运行后你会看到
:文件夹里多了个“豆瓣电影源代码.html”,打开后就是豆瓣Top250页面的完整代码——你在浏览器看到的电影名、评分,都藏在这些代码里(比如肖申克的救赎
就是电影名)。 我当时带朋友做的时候,他运行到这一步特别兴奋:“原来爬数据这么简单?”但我提醒他:“这只是第一步,拿到代码后还要学会‘挑东西’——比如只提取电影名和评分,这个后面再教你,先把‘拿到代码’这步练熟。”
不同“爬代码工具”对比(新手怎么选?)
除了requests
,你可能还听过urllib
(Python自带)、aiohttp
(异步爬取)这些工具。到底哪个适合新手?我整理了一张表,你按需求选就行:
工具名称 | 优点 | 缺点 | 适合场景 |
---|---|---|---|
requests | 代码简单、文档友好、新手易上手 | 不支持异步(爬大量数据时慢) | 爬取少量数据、新手入门 |
urllib | Python自带、无需额外安装 | 代码繁琐(比如发请求要写5行,requests只要1行) | 没有网络、无法安装第三方库时 |
aiohttp | 支持异步、爬大量数据时效率高 | 需要学“异步编程”概念,新手难理解 | 爬取 thousands 级数据、有一定编程基础 |
新手
:前3个月就用requests
,等你能熟练爬取数据了,再学aiohttp
也不迟——我见过太多人一开始就追求“高级工具”,结果基础没打牢,反而浪费时间。
避坑指南:合法爬取的3条红线和5个技巧
学会爬代码后,千万别急着“大干一场”——这行有句话:“爬得快不如爬得稳”。我见过有人爬数据太猛,不仅IP被封,还收到律师函;也见过人小心翼翼爬,既能拿到数据,又没惹麻烦。下面这3条红线绝对不能碰,5个技巧能让你爬得又稳又安全。
3条红线:踩了可能被起诉(附法律依据)
红线1:不遵守robots协议(网站明确禁止爬取的内容)
每个网站根目录下都有个“robots.txt”文件(比如百度的是https://www.baidu.com/robots.txt
),里面写着“哪些内容可以爬,哪些不行”。比如某电商网站的robots.txt可能写着“Disallow: /api/”(禁止爬取API接口),你非要爬,就属于“明知故犯”。
法律依据
:虽然robots协议不是法律,但《网络安全法》第27条规定“不得未经允许,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、修改、增加、干扰”——爬取禁止内容可能被认定为“干扰系统功能”。去年有个爬虫爱好者爬取某招聘网站的简历数据(该网站robots明确禁止),被判赔偿20万(案例可参考中国法院网的报道:点击查看)。 新手怎么做:爬站前先打开网站域名/robots.txt
,比如爬豆瓣就看https://movie.douban.com/robots.txt
,里面写着“Allow: /top250”(允许爬Top250),那就可以放心爬;如果写“Disallow: /top250”,就换个目标。 红线2:爬取敏感数据(个人信息、商业秘密)
不是所有“公开可见”的内容都能爬。比如社交平台用户的手机号、邮箱(即使公开显示),电商网站的交易价格、客户名单(商业秘密),这些都受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《反不正当竞争法》保护。
我遇到的真实案例
:前年有个学员爬取某点评网站的用户评论,里面包含用户昵称、头像和地理位置,结果被平台投诉“侵犯个人信息”,不仅删了数据,还写了保证书。后来我教他:“只爬‘非个人标识’的内容,比如评论文字本身,别碰头像、昵称这些能定位到具体人的信息。” 红线3:高频请求导致网站瘫痪(“薅羊毛式”爬取)
就算网站允许爬,你也不能“一秒钟敲100次门”——这会占用网站服务器资源,导致其他用户无法访问,涉嫌“破坏生产经营罪”。
安全频率
:普通网站 每爬1个页面,暂停2-3秒(用time.sleep(2)
实现);小网站(服务器配置低) 暂停5-10秒。我带朋友爬行业报告时,设置的是“每爬1页暂停3秒,每天最多爬500页”,从没出过问题。
5个避坑技巧:从“容易被封”到“安全爬取”
除了不踩红线,这些技巧能让你爬得更顺畅——都是我和学员们踩过坑 出来的,亲测有效。
技巧1:用“用户代理池”伪装成真人浏览器
网站会通过“User-Agent”判断你是“真人”还是“爬虫”。如果一直用同一个User-Agent,网站可能会想:“这个人怎么24小时不睡觉访问我?”然后封你IP。
解决办法
:准备多个User-Agent,每次请求随机换一个。比如把前面的代码改成这样(直接抄):
import random # 导入随机选择工具
headers_list = [
"Mozilla/5.0 (Windows NT 10.0; Win64; x64) Chrome/120.0.0.0 Safari/537.36",
"Mozilla/5.0 (Macintosh; Intel Mac OS X 14_0) Firefox/121.0",
"Mozilla/5.0 (iPhone; CPU iPhone OS 17_0 like Mac OS X) Safari/605.1.15"
] # 多准备几个(可以去“User-Agent大全”网站找)
headers = {"User-Agent": random.choice(headers_list)} # 每次随机选一个
技巧2:遇到“验证码”别硬刚,手动过一下
如果爬着爬着出现验证码,说明网站怀疑你是爬虫了。这时候别想着“用代码自动识别验证码”(新手搞不定,还容易被认定为“恶意破解”),最简单的办法是:打开浏览器,手动访问那个网站,输一次验证码,然后继续爬——网站通常会记录“你刚输过验证码,是真人”,给你1-2小时的“信任期”。
技巧3:用“本地缓存”避免重复爬取
同一个网站别反复爬,不仅浪费资源,还容易被封。可以像前面案例那样,把爬取的代码保存到本地,下次需要时直接读本地文件,不用再请求网站。
技巧4:定期检查网站“反爬机制”是否更新
有些网站会不定期改反爬规则(比如加验证码、改User-Agent检测)。 每周爬取前先手动访问一下网站,看看能不能正常打开,再用浏览器“F12”检查页面结构有没有变——我有个学员上个月爬某博客,突然爬不到数据,后来发现网站把
,改一下代码就好了。
技巧5:从小网站练手,积累经验再爬大平台
新手别一上来就爬淘宝、京东这些大平台——它们的反爬机制很严,容易受挫。可以先从“行业博客”“政府公开数据平台”(比如国家统计局:点击访问,数据公开且鼓励合理使用)练手,等熟练了再挑战大网站。
按照这些步骤,你今天就能爬取第一个网页的源代码了。记得先拿example.com
或豆瓣Top250这种“友好网站”练手,遇到问题别慌:状态码不是200就检查User-Agent和robots协议;被封IP就换个网络(比如手机热点),过几小时再试。
如果你按这些方法试了,不管成功还是遇到问题,都欢迎回来告诉我——成功了可以晒一下你爬取的网站,遇到问题可以把“状态码”和报错信息发给我,我帮你看看哪里出了问题!
你要是纯纯零基础,连Python安装都觉得头大,那可以先试试“八爪鱼”“火车采集器”这种可视化工具,真不用写一行代码——就跟搭积木似的,在界面上点一点、拖一拖,选你要爬的区域(比如网页里的标题、价格),它自己就把源代码扒下来了。我之前帮一个开淘宝店的朋友弄过,他想爬竞品的商品标题和销量,用八爪鱼花10分钟拖了个规则,当天就导出了200多条数据,他自己都说“比想象中简单100倍”。这种工具特别适合爬那种结构简单的网页,比如企业官网的新闻列表、行业博客的文章标题,基本点点鼠标就能搞定。
不过要说缺点,就是灵活性真的有限。上次另一个朋友想用火车采集器爬一个带下拉加载的论坛,数据得滚动鼠标才会加载出来,结果工具抓不全,折腾半天只爬到前20条。后来我 他学Python基础,用requests+selenium组合,不到一周就把整个论坛的帖子都爬下来了。而且Python这东西学会了不只是爬代码,你后面想分析爬来的数据(比如用Excel画图表)、或者自动生成周报(用Python写个脚本自动填表格),都能用得上。我那个淘宝店朋友现在也开始学Python了,他说“虽然刚开始难一点,但学会了能自己改规则,比工具灵活太多”——毕竟工具是死的,代码是活的,长远看还是Python更值当。
零基础学爬取网站源代码,除了Python还有其他简单工具吗?
可以考虑“八爪鱼”“火车采集器”等可视化爬虫工具,无需写代码,通过拖拽操作即可爬取。但这类工具灵活性较低,适合爬取简单结构的网页;如果需要自定义爬取规则或处理复杂网站,Python仍是更优选择——毕竟学会Python后,不仅能爬代码,还能做数据分析、自动化办公等更多事。
爬取网站源代码时,怎么判断是否合法?
主要看两点:一是检查网站的robots协议(访问“网站域名/robots.txt”),明确禁止爬取的内容坚决不碰;二是避免爬取敏感数据,如个人信息(手机号、邮箱)、商业秘密(未公开的交易数据)等。 控制爬取频率( 每爬1页暂停2-3秒),避免影响网站正常运行,这也是合法爬取的重要原则。
运行代码时显示“403 Forbidden”,该怎么解决?
这通常是网站拒绝了你的请求,可按步骤排查:①检查是否添加User-Agent(模拟浏览器身份,代码中加入headers参数);②查看robots协议,确认目标页面是否允许爬取;③尝试更换网络(如切换手机热点)或暂停爬取1-2小时,部分网站会临时封禁短时间内高频请求的IP;④如果是登录后才能访问的页面,可能需要添加cookie信息(新手阶段 先从无需登录的公开页面练手)。
爬取的网站源代码可以用来做什么?
常见用途包括:①数据分析,比如爬取电商商品价格数据做竞品分析;②内容聚合,比如收集行业博客文章整理成知识库;③学习研究,通过分析源代码了解网页结构(如HTML标签、CSS布局);④自动化办公,比如爬取新闻网站标题生成每日简报。注意:任何用途都需确保不侵犯他人权益,商用前 联系网站获取授权。
学会基础爬取后,想进一步提升应该学什么?
可以从三个方向进阶:①数据解析,学习用BeautifulSoup、PyQuery提取特定信息(如只爬取标题、价格),而不是保存整个源代码;②反爬应对,研究IP代理池、验证码识别(如打码平台)、动态页面爬取(Selenium工具);③效率优化,学习异步爬虫(aiohttp库)或分布式爬虫(Scrapy框架),提升大量数据爬取速度。 先掌握数据解析,再逐步接触反爬和效率优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