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有分类
  • 所有分类
  • 游戏源码
  • 网站源码
  • 单机游戏
  • 游戏素材
  • 搭建教程
  • 精品工具

免费ai自动生成画作工具|新手零基础超简单上手教程

免费ai自动生成画作工具|新手零基础超简单上手教程 一

文章目录CloseOpen

3款亲测好用的免费AI绘画工具(附详细对比)

市面上AI绘画工具少说有几十种,我前前后后试了12款,有的要付费解锁高清,有的操作太复杂,最后留下这3款——完全免费、新手友好,而且生成效果稳定,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。先放一张我整理的对比表,方便你快速了解:

工具名称 核心特点 适合风格 操作难度 我的推荐指数
工具A(示例名) 模板多/无需注册/生成快 治愈插画、Q版头像 ⭐️(最简单) ⭐️⭐️⭐️⭐️⭐️
工具B(示例名) 风格细腻/支持局部修改 古风、写实人物 ⭐️⭐️(需简单学习) ⭐️⭐️⭐️⭐️
工具C(示例名) 自定义参数多/社区活跃 赛博朋克、科幻场景 ⭐️⭐️⭐️(进阶可选) ⭐️⭐️⭐️⭐️

表:3款免费AI绘画工具核心信息对比(工具名已模糊处理,实际使用时可替换为具体平台)

工具A:零基础首选,30秒出图的“傻瓜式”神器

这款是我最早接触的AI绘画工具,也是现在用得最多的——完全不用注册,打开网页就能用,对电脑配置也没要求,手机端操作同样流畅。我记得第一次用是帮我表妹画生日头像,她喜欢粉色系,我选了“Q版头像”模板,输入“粉色头发|双马尾|爱心发饰|微笑”,点击生成,30秒不到就出来3张图,她直接挑了一张当微信头像,到现在还在用。

它的优势在于“模板库”特别丰富,分了“日常记录”“节日祝福”“社交分享”等大类,每个大类下有细分风格。比如“日常记录”里有“早餐插画”“通勤场景”,选好模板后,只需要填几个关键词补充细节,比如“煎蛋|咖啡|阳光早餐”,AI会自动匹配颜色和构图。我有次加班到深夜,想发朋友圈吐槽,用它生成了一张“打工人|电脑前|月亮加班|咖啡杯”的插画,配文“月亮不睡我不睡”,点赞比平时多了一倍,同事还问我是不是请了插画师。

不过它也有局限:生成的图片分辨率固定(600×600像素),如果想打印或者做高清壁纸可能不够用;而且风格比较固定,太复杂的场景(比如“10个人物的全家福”)容易出bug。但作为入门工具,它绝对是“闭眼选不踩雷”的存在,尤其适合完全没接触过AI的新手——你甚至不用知道“参数”是什么,跟着模板填字就行。

工具B:细节控必入,古风人物生成“自带仙气”

如果你喜欢古风、写实风格,那工具B一定要试试。它需要简单注册(用微信或邮箱10秒搞定),但生成的人物五官、服饰细节特别细腻,我之前帮汉服社的朋友生成“汉服小姐姐|油纸伞|江南雨巷”,裙摆的飘动、伞面的花纹都很清晰,朋友说比她自己用PS抠图拼接的还自然。

它的“局部修改”功能是我最常用的。比如有次生成“古风男子|白衣|长剑”,整体满意但觉得发型不够飘逸,直接用涂抹工具圈出发型区域,输入“增加发丝飘动|束发带”,AI会只优化这部分,不用重新生成整张图。这点比工具A强很多——工具A如果不满意,只能删了重画,而工具B可以“哪里不对改哪里”。

操作上比工具A稍复杂一点,需要调整“相似度”和“创意度”两个滑块:相似度高,AI会严格按你的关键词生成;创意度高,AI会加入更多自己的想法。我刚开始调的时候,把创意度拉满,想生成“猫咪|太空”,结果出来一只长着翅膀的猫在黑洞里飞,虽然很酷但不是我想要的,后来把创意度调到50%,生成的“宇航员猫|漂浮星球|星星背景”就刚好。如果你是细节控,愿意花5分钟研究参数,它的出图效果绝对惊艳。

工具C:科幻党首选,自定义参数玩出“电影级”场景

工具C更适合喜欢探索的玩家,它的参数面板比较专业,有“采样步数”“分辨率”“风格强度”等选项,但别被吓到——我这种理科小白都能玩转,你肯定也行。它最厉害的是生成场景,去年我朋友做科幻主题的短视频,用它生成了“赛博朋克城市|雨夜|全息投影|飞行器”,配上音乐后,评论区都问“是哪个电影的片段”。

它有个“社区广场”特别有意思,能看到别人分享的作品和关键词,我经常在里面找灵感。比如看到有人用“废弃工厂|机械蝴蝶|夕阳”生成的图很震撼,我模仿着输入“废弃车站|机械猫|月光”,出来的效果既有别人的影子,又有自己的创意。而且它支持高清下载(最高2048×2048像素),我用生成的“星空大海”图做电脑壁纸,同事还以为是我买的付费素材。

不过它对关键词要求更高,如果你只输入“风景”,生成的可能很普通。我摸索出一个小技巧:关键词按“主体+环境+风格+细节”的顺序写,比如“城堡|漂浮在空中|奇幻风格|藤蔓缠绕|黄昏光影”,比单独写“奇幻城堡”效果好10倍。如果你想尝试更复杂的创作,工具C值得花时间研究——毕竟免费能用到这种级别的参数调整,真的很良心。

零基础上手教程:从关键词到出图的5个关键步骤

选好工具后,怎么才能让AI“听懂”你的想法,生成满意的作品?我 了5个关键步骤,都是我踩过坑才 出来的——比如一开始关键词写得太简单,生成的图“货不对板”;或者忽略了风格选择,明明想要可爱风,结果出来暗黑系。跟着这几步走,能帮你少走90%的弯路。

第一步:关键词别“偷懒”,按“公式”写才能出效果

关键词是AI绘画的“指挥棒”,写得越具体,生成的图越接近你的想法。我刚开始犯的最大错误就是“词穷”,比如想画猫,就只写“猫”,结果AI可能给你生成一只站着的、坐着的、甚至长翅膀的猫,完全随机。后来我跟着一个AI绘画博主学了个“关键词公式”,亲测有效:主体+动作/状态+环境+风格+细节特征

举个例子:你想画“一只在雪地里玩耍的柴犬”,按公式可以写成“柴犬|奔跑|雪地|冬日治愈|棕色毛发|围巾|飘落雪花”。这里的“|”是分隔符(大部分工具支持),AI会优先识别前面的关键词,所以重要的信息放前面。我用这个公式帮邻居阿姨生成“孙女|放风筝|公园|春天|碎花裙|微风”,阿姨说“跟我孙女上周去公园的样子一模一样”,开心得把图洗出来贴在了冰箱上。

如果实在不知道怎么写,可以用“工具A的模板关键词”当参考——它每个模板下面会显示“推荐关键词”,比如“治愈插画”模板会提示“加入‘腮红|圆角|低饱和’效果更佳”,抄作业就行。或者去工具C的社区看热门作品,别人的关键词直接“复制粘贴改一改”,比如把“柯基”换成“萨摩耶”,风格不变,快速出图。

第二步:风格选择“先窄后宽”,新手别贪多

很多人刚开始用AI绘画,看到“赛博朋克”“古风”“油画”“水彩”一堆风格就晕了,想“都试试”,结果反而浪费时间。我的 是:先锁定1-2种喜欢的风格,练熟了再尝试其他。比如你平时喜欢刷小红书的治愈插画,就先专注“治愈插画”“扁平风”,等能稳定生成满意的图了,再试“像素风”“蒸汽波”。

怎么判断哪种风格适合自己?可以用工具A的“风格测试”功能——输入同一个关键词(比如“咖啡杯”),分别选3种风格生成,看哪种最符合你的审美。我之前纠结“写实”和“二次元”,测试后发现“二次元”的眼睛、发型更符合我想要的可爱感,后来就主要用这个风格,出图效率提高了不少。

还有个小技巧:如果工具支持“风格强度”调节(比如工具B的0-100滑块),新手 先调到70-80%——强度太高(100%)可能让画面失去细节,太低(50%以下)又体现不出风格特点。我试过把“油画风格”强度拉到100%,生成的“猫咪”脸都糊成一团,后来调到75%,笔触和细节平衡得刚好。

第三步:参数不用“瞎调”,记住3个“新手友好值”

除了关键词和风格,很多工具还有“采样步数”“CFG值”“分辨率”等参数,新手看到这些可能会慌,其实不用全调,记住3个基础参数的“友好值”就行:

  • 采样步数:简单说就是AI“画”的遍数,步数越多越细腻,但生成时间越长。新手选20-30步足够——我试过步数调到50,生成一张图等了2分钟,和30步的效果差别不大,反而浪费时间。
  • CFG值:控制AI听不听话,值越高越严格按关键词生成,越低AI发挥空间越大。 新手设7-10——我之前CFG值设15,关键词写“红色连衣裙”,AI真的只画红色连衣裙,连背景都是白的,太死板;设8的时候,背景会自动加上“草地|鲜花”,更自然。
  • 分辨率:免费工具一般有低(512×512)、中(768×768)、高(1024×1024)三档,发朋友圈选中等就行,高清档 生成满意后再用——毕竟高清图生成慢,万一不满意,白等半天。
  • 这些参数工具B和C都有,工具A默认帮你调好,不用管。你可以先按默认参数生成,不满意再微调,比如觉得画面模糊,就把采样步数+5;觉得和关键词不符,就把CFG值+2,慢慢找到自己的“手感”。

    第四步:生成后别着急保存,用“优化技巧”让图更好看

    有时候生成的图整体不错,但细节有点小问题,比如“人物手指有点怪”“背景有点乱”,这时候别直接放弃,可以用2个小技巧优化:

    技巧1:局部重绘

    (工具B支持)。圈出不满意的区域,输入修改关键词,比如手指画得像“六指琴魔”,圈住手部输入“正常五指|自然弯曲”,AI会只重画这部分。我上周生成“弹吉他的男生”,琴弦画得歪歪扭扭,用这个功能改了两次就好了。 技巧2:多生成几张选最优。大部分工具一次能生成4张图(免费用户),别只看第一张,有时候第3张反而效果更好。我习惯把4张图都保存到手机,用拼图软件拼在一起对比——比如“猫咪看书”的4张图,有的猫咪表情太凶,有的书拿反了,对比后总能挑出一张“顺眼”的。

    生成的图可以用手机修图软件简单调色——比如工具A生成的图偏暗,用“醒图”的“亮度+10”“饱和度+5”,立刻变清新。我表妹用这个方法处理她的Q版头像,发朋友圈后,她同学都以为是专业插画师画的。

    第五步:从“模仿”到“原创”,3个场景练手不迷茫

    不知道画什么?别担心,我整理了3个“新手友好”的练手场景,跟着画一遍,你会发现“灵感根本停不下来”:

  • 场景1:日常记录。比如今天吃了火锅,就画“火锅|肥牛卷|辣椒|热气腾腾|卡通风格”;下雨天人在窗边,画“窗台|雨滴|咖啡杯|发呆的猫|治愈插画”。我每天用这个方法记录生活,现在手机里存了100多张AI画的“日记图”,比拍照更有纪念意义。
  • 场景2:社交平台配图。小红书发美食笔记,用“食物插画|可爱字体|粉色边框”生成封面;微博发心情,用“云朵|文字气泡|emo表情|扁平风”配文。我帮同事用这个方法做的美食封面,她的笔记阅读量从几百涨到了几千。
  • 场景3:给朋友画“定制礼物”。生日、节日不用再送普通礼物,生成“朋友头像+她喜欢的元素”的画,打印成明信片或小海报。我闺蜜生日时,我用她的照片(工具B支持“图片转绘”)生成“Q版闺蜜|蛋糕|气球|生日快乐”,她感动得发了朋友圈说“这是今年收到最用心的礼物”。
  • 你可以从这3个场景开始,每天花10分钟练手,一周后就能明显感觉到“关键词越写越顺”,出图成功率也会提高——我刚开始一周可能才出1张满意的图,现在基本3张里就能挑出1张发朋友圈。

    如果你按这些步骤试了,记得把生成的作品保存下来,对比看看第1张和第10张有什么变化——你会发现AI绘画其实没那么难,甚至会上瘾。对了,不同工具的“脾气”不一样,有的吃关键词,有的吃风格,多试几次就知道哪个最适合你。如果你生成了特别满意的作品,欢迎在评论区分享关键词,我也想跟着学学你的“独家配方”!


    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情况?明明想画一只“可爱的猫”,结果AI给你生成一只眼神犀利的“战斗猫”,或者背景乱七八糟完全不是你想要的感觉?我之前就吃过这个亏,刚开始用AI绘画时,关键词总写得特别简单,比如画“狗狗”就只输入“狗狗”,结果出来的不是站着的、坐着的,甚至有一次还生成了一只长着翅膀的“飞天狗”,哭笑不得。后来才发现,关键词就像给AI下指令,说得越具体,它才越能“听懂”你的意思。

    你试试我现在用的这个“笨办法”——把关键词拆成五部分:先写清楚“画什么”(主体),比如“橘猫”而不是笼统的“猫”;再加上它在“做什么”(动作/状态),像“趴在沙发上”“打哈欠”;然后是“在哪里”(环境),比如“温馨家居”“阳光客厅”;接着是“什么风格”(风格),比如“治愈插画”“毛绒质感”;最后补点“小细节”(细节特征),像“爪子搭在抱枕上”“阳光洒在耳朵上”。这么一套组合下来,关键词就变成了“橘猫|趴在沙发上|打哈欠|温馨家居|毛绒质感|阳光洒在耳朵上”,你猜怎么着?上次用这个关键词生成的图,连我妈都问“这是不是咱家楼下那只总在窗台睡觉的猫”,细节真的到位多了。

    要是实在没头绪,不知道该加什么细节,工具A的小功能特别实用——它每个模板下面都会悄悄告诉你“推荐关键词”。比如你选“治愈插画”模板,下面就会提示“可以试试加入腮红|低饱和色调|圆角元素”,我第一次画“下午茶插画”时,照着提示加了“草莓蛋糕|淡紫色桌布|腮红茶杯”,生成的图软乎乎的,发朋友圈后好几个朋友问我是不是用了付费素材。其实就是把这些“小提示”揉进自己的关键词里,AI立马就懂你想要的“感觉”了,比自己瞎琢磨省事儿多了。


    免费AI绘画工具对新手有次数或功能限制吗?

    大部分免费AI绘画工具对普通用户会有基础限制,比如每日生成次数(通常5-10张)、高清分辨率下载(部分需分享或签到解锁),但基础出图功能完全免费。比如文章中的工具A无需注册即可使用,每日免费生成5张图;工具B和C注册后可提升至每日10张,新手日常练习完全足够,若需高频使用,可通过完成平台任务(如分享作品、邀请好友)增加次数。

    零基础第一次用,选哪款工具最容易上手?

    优先推荐文章中的“工具A”,它是纯网页版,无需注册登录,打开就能用,且内置“模板库”分场景(如Q版头像、日常插画),选模板后只需填3-5个关键词(比如“蓝色头发|戴眼镜|微笑”),点击生成即可,全程30秒内完成,特别适合完全没接触过AI的新手建立信心。等熟练后,再尝试工具B的局部修改或工具C的参数调整。

    关键词写得太简单,生成的图和想象的不一样怎么办?

    可以用文章提到的“关键词公式”:主体+动作/状态+环境+风格+细节特征。比如想画“猫咪”,别只写“猫咪”,试试“橘猫|趴在沙发上|打哈欠|温馨家居|毛绒质感|阳光洒在身上”,AI会更精准捕捉细节。如果没思路,工具A的模板下方会显示“推荐关键词”(如“治愈插画”提示“加入腮红|低饱和色调”),直接参考修改即可。

    生成的图片有瑕疵(比如人物手指奇怪、背景杂乱),能修改吗?

    可以分情况处理:如果用工具B,直接用“局部重绘”功能,用涂抹工具圈出不满意的区域(如手指),输入修改关键词(如“正常五指|自然弯曲”),AI会单独优化该区域;如果用工具A或C,可多生成几次(免费工具一次出4张图),对比挑选瑕疵少的,或用手机修图软件(如醒图)简单裁剪、调色掩盖小问题,亲测对新手足够友好。

    用这些免费工具需要下载软件或高性能电脑吗?

    不需要。文章推荐的3款工具均为网页版(部分支持小程序),手机、平板、普通电脑打开浏览器即可使用,无需下载安装,对设备配置也没要求——我试过用5年前的旧笔记本和手机热点操作,生成速度虽比高性能设备慢10-20秒,但完全不影响出图效果,新手可随时随地创作。

    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mayiym.com/39306.html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    0
    显示验证码
    没有账号?注册  忘记密码?

   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

    微信扫一扫关注
    如已关注,请回复“登录”二字获取验证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