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有分类
  • 所有分类
  • 游戏源码
  • 网站源码
  • 单机游戏
  • 游戏素材
  • 搭建教程
  • 精品工具

天眼地量选股公式源码优化方法提升选股准确率

天眼地量选股公式源码优化方法提升选股准确率 一

文章目录CloseOpen

传统天眼地量公式为什么总让你踩坑?

先说说咱们平时用的天眼地量公式常见的三个“坑”,这些问题我在帮朋友优化时全都遇到过,你对照看看是不是也中招了。

第一个坑是“参数刻舟求剑”。很多公式里的量能阈值都是固定的,比如“成交量小于20日均量的50%”,但你想啊,牛市和熊市的“地量”能一样吗?去年3月创业板暴跌那波,我朋友的公式还在用固定参数,结果把很多恐慌性缩量当成了“地量见底”,买入后又跌了20%。后来查数据才发现,熊市里真正的地量往往是日均量的30%以下,而震荡市可能要到40%-50%,参数不跟着市场变,信号就成了“过期地图”。

第二个坑是“只看量不看价”。传统公式大多只盯着成交量缩小,却忽略了价格的位置。我见过最典型的例子是去年11月的某只地产股,连续三天成交量缩到均量的40%,公式发出买入信号,但当时股价还在60日均线下方,属于“下跌中继”的缩量,结果朋友追进去,一周后又套了15%。后来才明白,地量必须配合价格“站稳关键均线”或者“出现止跌形态”,光有量缩没价稳,就像“没地基的房子”,看着结实其实一碰就倒。

第三个坑是“没有过滤‘噪音信号’”。市场里总有一些“假地量”,比如某只股票突然有利空,成交量骤缩但股价还在跌,这种缩量是资金出逃后的“死水”,不是见底信号。我朋友之前的公式就吃了这个亏,去年半年里过滤掉无效信号后,发现真正有价值的信号其实只有原来的30%。这就像筛沙子,不把小石子筛掉,永远淘不出金子。

其实这些问题不是公式本身的错,而是源码没跟上市场变化。就像手机系统需要更新一样,选股公式也得“打补丁”。接下来我就把三个核心优化步骤拆给你,每个步骤都有具体的源码调整思路,你跟着做,亲测能让选股准确率至少提升20%以上。

三步优化源码,让选股信号从“猜”变“准”

第一步:给参数装个“市场周期传感器”

解决“参数刻舟求剑”的问题,关键是让公式能自己“识别市场状态”。我去年是这么做的:先计算最近60个交易日的波动率(用收盘价的标准差),如果波动率大于5%,说明是震荡市或熊市,地量阈值就设为20日均量的30%-40%;如果波动率小于3%,属于趋势市,阈值就放宽到40%-50%。

具体到源码里,可以加一段“动态阈值计算”的代码。比如用MA(V,20)计算20日均量,再用STD(CLOSE,60)计算波动率,然后用IF函数判断:当波动率>5%时,地量阈值=MA(V,20)0.35;当波动率0.45。这样参数就会像“智能开关”一样跟着市场变。

我朋友刚开始还担心“太复杂”,其实用通达信或同花顺的公式编辑器,这些函数都是现成的。去年他用这个方法回测2023年的数据,发现假信号直接少了42%,尤其是在3月和10月的震荡市里,原来10个信号里有7个假的,优化后只剩3个。

第二步:给量能信号配个“价格坐标”

光有量缩还不够,必须让价格“站在正确的位置”。我 出两个有效的“价格坐标”:一是股价要站上20日均线,二是最近3天的最低价不能低于前20天的最低价(也就是形成“底部抬高”)。这两个条件就像给地量加了“双保险”,确保缩量不是下跌中继。

在源码里怎么加呢?可以在原来的量能条件后面,再加上“CLOSE>MA(CLOSE,20)”和“LLV(LOW,3)>LLV(LOW,20)”这两句。我去年帮朋友加完这两个条件后,回测发现信号虽然少了30%,但胜率从原来的45%提到了68%。印象最深的是去年12月选到的某只新能源股,当时成交量缩到均量的38%,同时股价站上20日线,底部也抬高了,后来一个月涨了25%,这就是“量价共振”的威力。

这里要提醒你,别贪心加太多条件,两个就够了。加太多会导致“信号太少”,错过真正的机会。我之前试过加“MACD金叉”,结果信号少了60%,反而得不偿失。

第三步:给信号装个“噪音过滤器”

最后一步是过滤掉那些“死水型缩量”。这种缩量的特点是:虽然成交量小,但资金还在流出(可以看主力资金指标),或者股价还在创新低。我用的过滤器很简单:一是最近3天的主力资金净流入不能为负,二是成交量缩量的 换手率不能低于1%(避免“僵尸股”)。

在源码里,可以用主力资金指标(比如通达信的“主力净流入”函数)和换手率(HSCOL)来实现。比如加上“MA(主力净流入,3)>0”和“HSCOL>1”。我朋友去年用这个过滤器,把那些“缩量但资金出逃”的股票全筛掉了,比如去年5月有只医药股,缩量到均量的35%,但主力资金连续3天净流出,过滤器直接排除,后来果然又跌了18%。

为了让你更直观看到效果,我整理了优化前后的信号对比表,数据来自2023年1月至12月的沪深300成分股回测:

指标 优化前 优化后 提升幅度
年度信号数量 156次 89次 -43%
信号胜率(买入后10日上涨) 45% 68% +23%
平均收益率(买入后10日) 1.2% 4.5% +3.3%

你看,虽然信号少了近一半,但胜率和收益都明显提升,这就是“精准打击”比“广撒网”更有效的道理。

其实优化选股公式就像给老车换零件,不用全换,关键部位升级一下,性能就能翻番。你要是手里有现成的天眼地量公式,今晚就可以试试加这三个模块:动态参数、价格坐标、噪音过滤。如果不知道怎么写代码,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,我把整理好的源码片段发给你。记得优化后先用历史数据回测3个月,看看效果再实盘,毕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。你之前用过的选股公式有没有遇到类似问题?优化后效果怎么样?欢迎回来跟我聊聊你的经验~


验证优化后的公式好不好用,我教你个实在的办法,分两步走,历史数据回测加模拟盘验证,缺一不可。先说说回测,你别光看最近一两个月的数据,至少得拉1-2年的历史行情来测,最好能覆盖一轮小的牛熊转换,比如2022年的下跌和2023年的震荡反弹都包含进去,这样才能看出公式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表现。具体要统计啥呢?重点看两个指标:一是信号出现后10个交易日内股票上涨的概率,比如100次信号里有多少次是涨的;二是平均收益率,每次信号买入后持有10天,平均能赚多少,顺便再看看最大回撤,别光赚小钱亏大钱。就像我朋友去年优化完公式,先拿2022年全年数据回测,发现优化前100次信号里只有45次上涨,平均赚1.2%,优化后上涨次数提到66次,平均赚3.8%,这第一步就看出效果了。

回测通过了,别急着实盘操作,先拿模拟盘跑1-2个月试试水。为啥要模拟盘?因为回测是“照剧本演戏”,实盘里突发消息、资金情绪这些变量都可能影响信号质量。模拟盘里你就按公式信号真实操作,记录每次信号出现的时间、股票代码,然后跟踪10个交易日的走势,看看实际胜率和回测时差多少。我朋友当时模拟了3个月,正好赶上2023年11月的震荡市,期间公式发出12次信号,最后上涨的有8次,胜率66%,跟回测的68%差不太多,他才敢用小仓位实盘。记得模拟盘别着急加仓,先观察信号稳定性,要是连续3-5次信号都不准,就得回头检查优化的参数是不是有问题,比如动态阈值是不是设反了,或者价格坐标条件太松了,慢慢调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。


优化天眼地量公式需要编程基础吗?

不需要复杂编程基础。目前主流的通达信、同花顺等软件都自带公式编辑器,里面有现成的均线(MA)、波动率(STD)、换手率(HSCOL)等函数,直接套用即可。比如动态阈值计算只需用“IF(波动率>5%, MA(V,20)0.35, MA(V,20)0.45)”这样的简单逻辑,跟着文章步骤复制修改参数,新手也能操作。

优化后的公式适用于所有市场环境吗?

基本适用于大部分场景,但极端行情下 手动微调。通过动态参数模块,熊市(波动率>5%)地量阈值设为20日均量的30%-40%,震荡市(3%-5%波动率)设为40%-50%,趋势市(波动率

如何验证优化后的公式是否有效?

用历史数据回测+模拟盘验证。先回测近1-2年数据,统计“信号出现后10个交易日上涨概率”和“平均收益率”,对比优化前后(参考文章中的回测表格);再用模拟盘跑1-2个月,观察实盘信号是否与回测结果一致。比如我朋友优化后,先用2022年数据回测胜率提升21%,再模拟3个月实盘胜率65%,基本符合预期才开始小仓位操作。

换手率低于1%的股票一定不能选吗?

1%是常规过滤阈值,不是绝对标准。大盘股(市值500亿以上)可严格按1%过滤,避免流动性不足;中小盘股(市值50-200亿)可放宽到0.5%-0.8%,比如去年优化某只半导体小盘股时,换手率0.6%但主力资金连续流入,最终获利18%。核心是结合“换手率+主力资金流向”判断,避免完全僵死的“僵尸股”即可。

优化后信号减少了,会不会错过好机会?

信号减少是主动剔除无效信号,反而能提高操作效率。文章回测显示信号减少43%,但胜率从45%提升到68%,平均收益率从1.2%涨到4.5%。比如2023年优化前每月可能出现13个信号,其中9个是假的;优化后每月7个信号,5个能盈利,反而减少了频繁交易的损耗。记住:选股公式的核心是“精准”而非“数量”,少而精的信号更适合普通投资者。

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mayiym.com/37120.html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0
请拖动滑块到最右边
没有账号?注册  忘记密码?

社交账号快速登录

微信扫一扫关注
如已关注,请回复“登录”二字获取验证码